【文 / 观察者网 赖家琪】美国又寄希望于通过金融、外交手段 " 遏制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 "。当地时间 7 月 11 日,一个由美国两党参议员组成的小组提出了一项法案,声称要 " 与盟友一道,采取有意义的措施,保护和扩大我们对这些关键矿产的生产和采购 "。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2024 年保护关键矿产全球战略法案》长达 44 页,是华盛顿为应对中国生产和加工全球大部分稀土和关键矿物的最新努力。
该法案将要求对来自中国的关键矿产的征税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基金支持对关键矿产的投资,并制定计划培训美国人管理矿产生命周期。法案还提议,构建一个外交机制来支持美国私营公司在海外的关键矿产项目,扩大与北约盟国和伙伴国的合作,同时加强共享有关 " 对手操纵行为 " 的公私信息。
" 目前,中国主导着关键矿产行业,并正努力确保美国不会迎头赶上。" 法案主要发起人、美国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马克 · 华纳(Mark Warner)声称,他的法案将为美国追赶中国提供 " 路线图 "。
特拉华州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 · 库恩斯(Chris Coons)、亚利桑那州民主党参议员马克 · 凯利(Mark Kelly )和科罗拉多州民主党参议员约翰 · 希肯卢珀(John Hickenlooper)、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马可 · 卢比奥(Marco Rubio)、路易斯安那州共和党参议员比尔 · 卡西迪(Bill Cassidy)、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参议员汤姆 · 蒂利斯(Thom Tillis)和缅因州无党籍参议员安格斯 · 金(Angus King)均参与发起了这一法案。
马克 · 华纳《南华早报》网站截图
美国一直在立法上试图 " 遏制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 "。
今年 1 月,一个由美国两党参议院组成的小组提出了一项法案,以解决华盛顿在理解关键矿物问题上的 " 信息差 ",并设立了一个方便美国公司从外国关键矿物开采或加工业务中撤离的程序;
就在上个月,美国国会众议院 " 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 "成立了一个 " 两党政策工作小组 ",声称要 " 专注于对抗中国对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控制 ",该工作组 7 月 10 日进行了第二次会议;
卢比奥 7 月 11 日又新提了一个法案,将对含有中国关键矿产的产品征收强制性关税,包括电磁铁、永磁铁、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硅片。
芯片制造的重要原材料镓和锗、电池生产的重要材料石墨和锂以及制造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必不可少的稀土等都属于关键矿产。从基本消费品、清洁能源相关产品到国防军事产品的生产,处处都有关键矿物的身影。
美国金融服务机构摩根大通集团 6 月 10 日称,中国 2022 年生产了全球 68% 的稀土、70% 的石墨,但中国真正的优势在于矿产加工—— 2022 年,中国加工了全球 100% 的石墨、90% 的稀土和 74% 的钴。摩根大通表示,关键矿产可能成为美中之间的下一个战场。
实验室里的镓晶体视觉中国
近年来,美国以窃取知识产权、不公平贸易、威胁供应链安全等各种理由,频频对中国商品 " 下手 "。美国《财富》杂志称,美中之间的贸易战始于 2018 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以窃取知识产权和不公平贸易行为为由,对太阳能板、钢铁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此后,拜登上台基本延续了前任 *** 的方针,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紧张的经贸关系不断升级。
据美媒报道,美国长期致力于与盟友结盟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其中,更大的推动力来自于拜登 2022 年签署的《通胀削减法》(IRA)。该法案为能源转型提供税收减免,但将没有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 *** 排除在外。去年,美国与日本签署了一项重要矿产贸易协议,允许日本公司获得 IRA 提供的补贴。此外,据报道,美国正与英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协商,推动达成类似协议,谋求将更多国家纳入其阵营。
美国还想拉欧盟入伙。去年 3 月,美国与欧盟在建立 " 关键矿产俱乐部 " 上已取得了进展,如果达成一致,欧盟采购或加工的关键原材料将可以 " 像美国原材料一样 " 进入美国市场。另外,布鲁塞尔还计划成立一个关键矿产的采购机构。不过,欧盟总体上不愿公开与中国决裂。冯德莱恩去年在达沃斯明确表示,欧盟的目标是 " 去风险化 ",而不是与中国 " 脱钩 "。
然而,美国这些 " 拉帮结派 " 针对中国的做法能否取得成功还是一个问号。《外交政策》杂志去年曾分析称,由于这些协议的细节是立法者们关上门在商讨,尚不清楚这些协议如何与全球贸易规则保持一致,以及这些势头对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意味着什么。
美国佩恩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公共政策教授摩根 · 巴齐利安此前表示,美国无法在一夜之间甚至十年内改变这些情况," 中国并不只是站在原地等着我们赶上 "。
而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 5 月报道援引了一些案例表示,过去几年,西方一直试图打破中国对矿产的控制,尽管做了努力,但中国企业的主导地位变得 " 越来越强 "。
发表评论
2024-10-07 13:30: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