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韩宇航
近日,日本第五大银行Norinchukin Bank农林中央金库宣布,将在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内出售规模超过1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00亿元)的美国国债和欧洲债券,以弥补巨额未实现损失。
该银行预计,随着债券出售,截至2025年3月财年的净亏损将升至1.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
造成这一可预见巨额亏损的原因是日本农林中央金库错误地押注美债利率。
从2023年底开始,市场预期美联储大概于2024年3月开始降息,且在年内将降息5至6次。然而如今2024年已经过半,美联储的“降息”还迟迟未落地。截至6月23日,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CME FedWatch Tool)的数据显示,市场预期2024年9月、12月美联储将各降息一次,2024年将累计降息50bp。
日本农林中央金库也同样误判了美国利率的走势,认为美国和欧洲利率不会长时间保持高位。
美联储降息的“遥遥无期”则让日本农林中央金库的投资组合出现了罕见的巨额损失。此次预计的1.5万亿日元的损失更是远远超过该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亏损的0.57万亿日元。
损失之所以如此巨大和日本农林中央金库的投资组合有关。
日本农林中央金库是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简称:日本农协)的重要组成,日本农协系统从广义上来说是一个产融结合的集团,其业务按照大类分为金融、保险、销售、营农指导和包括慈善等在内的其他业务。日本农协系统主要由农林中央金库、信农联和基层农协三层构成。而农林中央金库则相当于日本农业合作金融体系的“总行”。
虽然叫做“银行”,但与瑞穗、三菱日联等日本大型银行不同,农林中央金库的贷款规模较小,也没有投资银行业务,赚取利润主要依靠证券投资组合。
界面新闻记者根据农林中央金库发布的2023财年的报告发现,截至2024年3月,农林中央金库共持有规模56.3亿日元的证券投资组合。具体来看,其中债券资产共31.3亿日元,占投资组合的比例超55%。
日本长期以来的低利率导致日本国内缺乏投资机会,所以金融机构将目光投向了海外,美债就成为了重要的资产配置方向。根据农林中央金库财报,截至2023财年,农林中央金库投资组合中的82%为海外资产,其中半数以上为海外债券,占总资产组合的42%。
从币种来看,美元资产占其资产组合的52%,远远超过占比24%日元资产,此外,欧元资产占比则有16%之多。
来源:农林中央金库2023年财报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日本投资美债主要从两方面获取收益,一种是短期资金成本低于长期债券收益率,可以获得利差;另一种则是长期债券收益率出现下行,就会获得资本利得。
但是根本而言,以上两种收益都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一拖再拖的降息和美债倒挂的收益率都和美债投资者的期待背道而驰。尤其是对于农林中央金库这样大量资产押注美债的金融机构而言,其亏损更是巨大。
根据农林中央金库财报,截至今年3月份,该行持有债券资产的未实现亏损达到了2.19万亿日元。从2021财年开始,农林中央金库债券资产的潜在亏损就在逐年上升。2021财年,该行的债券资产的未实现亏损为0.33万亿日元,在2022年就上升到了1.73万亿日元,在2023年更是突破了2万亿日元。
最终,农林中央金库选择斩仓欧美债券。
这一由债券投资而引发的连锁反应也让人想起2023年破产的美国硅谷银行。根据财报,截至2024年3月,农林中央金库一共有总资产99.8万亿日元,折合美元超6000亿元。而在破产前夕的硅谷银行在2022年底的总资产为2120亿美元,约为农林中央金库的三分之一。
《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对资本充足比率提出了要求,其中一级资本比率不低于6%,总资本比率不低于8%。从农林中央金库2023财年对报告来看,该行一级资本比率为21.18%,总资本比率为21.23%,杠杆比率6.85%也高于《巴塞尔协议III》要求。
来源:农林中央金库2023年财报
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在研报中指出,日本第五大银行农林中央金库有相当稳定的存款基础,同时其海外债券持仓也以流动性极好的 *** 债券为主,因此担心其违约甚至破产并不合理。
农林中央金库的这一举动也意味着其重要的战略转向。“与其承受汇率错配之间存在的巨大风险,不如将业务转向自己更加熟悉和舒适的领域。当然,这样一个战略调整的背后,也意味着日本国内的相关投资机会开始显著增多。”周浩在研报中表示。
农林中央金库成立于1923年,根据官网信息:农林中央金库于去年12月庆祝了其成立100周年纪念日,接下来农林中央金库将如何面临新的调整,这家日本百年银行又将走向何方?界面新闻将持续关注。
发表评论
2024-09-15 05:21:09回复
2024-09-15 05:24:26回复
2024-09-15 05:27:53回复
2024-10-17 03:09:55回复
2024-10-17 03:12: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