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 AI 东风,市值上呈现你追我赶之势的微软和苹果,在关于 AI 的下一步发展上,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思。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近期,微软官宣,将于 2024 年 7 月 10 日起正式停止其 Copilot GPTs 服务,距离后者正式发布仅间隔了 3 个月。根据官方解释,未来 GPT 的重点,微软将会从个人消费者市场转向商业和企业场景。

在微软放弃跟一众大模型 APP 争抢 C 端市场之际,苹果则借助自定义的 AI(Apple Intelligence)智能系统,依托 iPhone、iPad、Mac 等终端硬件,有了强势杀入文心一言、通义、豆包、Kimi、腾讯元宝等一众大模型 APP 后花园的野心。

尽管苹果 AI 还是期货产品,要等到今年秋季后才能上手体验(中国用户可能要等到明年),但并不妨碍资本市场对其的追捧。WWDC2024 主题演讲结束两天后,苹果股价先跌后涨,截至 6 月 14 日,其总市值已站上 32852 亿美元的高位,成功超越微软的 32820 亿美元,夺回全球上市公司市值之一的宝座。

重新赢得资本市场拥抱的一大因素,离不开苹果在生成式 AI 方面 " 人有我亦有 " 的追赶姿态。

当下一众大模型 APP 常见的功能,如自动生成邮件回复内容、语音转文字并生成摘要,文生图等,苹果统统给安排了个遍。

用户跟大模型 APP 之间基于自然语言的多轮对话,现在也可以在苹果 Siri 上得以体验。融入 AI 升级后的 Siri,不仅具备理解上下文的新能力,还支持用户像使用 ChatGPT 等大模型 APP 般,通过输入文字的方式与之互动,而不再仅限于语音互动。

Siri 所代表的 AI 助手赛道,正发展成为大模型应用落地的热门场景之一。" 它确实能够让手机的操作系统占领很多用户的时间,因为可以满足很多多样化的需求,就相当于把很多价值从 APP 里拉到手机上。"MiniMax 创始人闫俊杰点评道。

新的冲突便在所难免。一个可以跨 APP 给出答复的 Siri,无疑将在使用便利性上击败大多数大模型 APP,从而在客观上抢走后者的部分用户。毕竟,苹果借助硬件产品已经在全球聚拢了超过 20 亿的用户,而大模型 APP 中用户规模更大的 ChatGPT,日活跃量还远不到 1 亿,国内豆包、文心一言等头部 APP,日活跃量更是徘徊在百万级别。

借助终端硬件载体的渠道优势,从而抢走乃至杀死第三方软件风头的事迹,在手机领域早已多次上演。

智能手机刚刚崛起之时,受限于各家厂商在操作系统层面尚未完成深度定制,一批第三方应用市场由此诞生并发展壮大。到 2014 年,排在市场前五位的应用商店分别为百度手机助手、360 手机助手、应用宝、91 助手以及豌豆荚,之后才是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自带的应用商店。

但好景不长,随着各个手机厂商陆续完成基于安卓系统的深度定制 UI,叠加手机出货量的增长,第三方应用市场的装机量随即暴跌。到 2016 年,手机厂商自带的应用商店,便在市场份额上完成了对前者的反超。

同样被视为操作系统级的 AI 对话助手,会再上演一次手机厂商后来居上的故事吗?

" 产品体验上的趋同,给了 iPhone 等手机厂商争抢用户的机会。"手机厂商前高管徐立说道。

表现在落地场景中,在技术难有大的突破之下,国内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互联网大厂,都致力于努力寻找自己的 PMF(产品市场契合度),以完成商业化的闭环,但却都尚未有所收获。

强大如 Meta,即便手握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Llama 系列,在最新发布的一季度财报 *** 会上,其创始人扎克伯格也不得不坦陈:" 即使将我们的许多现有资源转移到 AI 上,在我们从这些新产品中获得大量收入之前,我们仍然需要扩大我们的投资范围……这将是一个持续多年的投资周期。"

自带一系列高频应用的终端手机,天然便具备 AI 大模型落地的诸多场景,一如苹果智能系统对外展现的那样,苹果要做的不是费尽心思为用户凭空创造一个大模型 APP,而只是把当前的生成式 AI 融入现有 iPhone 的各类应用之中。

iPhone 的 AI 应用策略,与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相比重构新的场景,在朱啸虎看来,大模型反而更加利好每个行业中的现有玩家," 已经拥有使用场景的玩家,通过 ChatGPT 等大模型很容易就能为自己的产品加上人工智能的功能,如眼下的智能 *** 。"

根据 C *** ys 统计数据,到 2028 年,全球 AI 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54%。智能手机(以及 PC)的端侧 AI 将为设备厂商带来至少三种盈利模式:AI 即功能、AI 即服务和 AI 即界面。" 对苹果来说,加入 AI 大军并不仅仅是为了追赶行业潮流,由此带来提高营收的机会潜力不容小觑。"C *** ys 分析师指出。

除了技术难以拉开差距之外,国内大模型初创公司的产品负责人李振给出了另一个苹果后发也可能先至的原因,即大模型 APP 目前尚未构建起产品规模效应和 *** 效应。

尽管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国内大模型玩家推出了数十款 AI 产品,但表现更好的头部大模型 APP 日活跃量也仅在百万级别,对比超 10 亿的现有移动互联网用户,这意味着 AI 产品的渗透率还不到 1%。

为了尽可能提高用户渗透率,抢占规模效应,互联网大厂和部分明星创企正掀起一场新的 AI 产品投流之战,覆盖渠道从 B 站、小红书、抖音等,一路扩展到了小众垂类的小宇宙等播客平台。

路子更野的部分大模型产品,甚至连弹窗推送都没放过。近期,字母榜观察到,Kimi 如新闻资讯一般,向部分用户主动推送问题,如 " 你知道 IKEA 吗?"

规模效应不显著的状况,并非仅限于国内大模型竞争之中。在今年的谷歌 I/O 大会上,被问到如何看待 "OpenAI 的截和式发布 " 时,谷歌 CEO 皮查伊说道:" 当我们正处于 AI 的拐点上时,我看到的是机会,所以如果把这个时间线拉长,那么某一天发生的某一件事就都无关紧要了。"

李振进一步解释道,在产品规模效应缺失之下,各家大模型产品的功能上新,究竟是晚了一个月还是半年,并不足以拉开竞争差距。

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当苹果在 AI 功能上新上姗姗来迟后,仍能撬动资本市场的青睐,并一度超越微软,重回全球市值之一的位置。毕竟,借助 iPhone、iPad 和 Mac 的全球保有量,苹果 AI 产品一经上市,便有望坐拥数亿用户规模。

赶在苹果更新 AI 功能之前,早已有不少人看到了以硬件作为大模型载体,从而完成 AI 产品规模扩张的机会。

OpenAI 联合创始人、特斯拉自动驾驶前负责人安德烈 · 卡尔帕西便曾将对话式 AI 产品描述为一种新的操作系统,因为它们能够检索文件、编写代码和运行程序,还能理解音频、图像和人类指令。

开发硬件,就是为上述新操作系统寻找合适外壳的过程。

早在去年 9 月份,OpenAI CEO 山姆 · 奥特曼就被爆出计划联手苹果前首席设计师乔尼 · 艾维,讨论开发一种新的 AI 硬件设备的消息,甚至有意拉软银孙正义入伙,希望从后者手中融资超 10 亿美元,用以打造 " 人工智能的 iPhone"。

当时的 OpenAI,尽管已经凭借 GPT-4 大模型产品的发布,估值飙涨至 800 亿~900 亿美元,成为继 Space X 和字节跳动之后的全球估值第三高的创业公司,但仍未探寻到清晰的商业化路径,且用户增长也开始陷入平缓状态,硬件成为奥特曼帮助 OpenAI 打开新的商业想象空间,以及用户增长渠道的一箭双雕之举。

与奥特曼抱有同样想法的大模型玩家,可能还包括字节。近期,有媒体爆料字节以 5000 万美元代价,收购了中国耳机制造商 Oladance。此举被认为是字节管理层看到了可穿戴设备成为 AIGC 服务平台的潜力。

就连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 · 布林都感叹,智能眼镜会是谷歌新一代多模态 AI 产品 Project Astra 的 " 完美硬件 ",可惜谷歌发布智能眼镜是在 10 年前:" 不幸的是,我们搞错了时间。我真希望实际能把握得更好一些。"

奥特曼同样对 AI 应用于智能眼镜表示青睐,在近期对外采访中提到,自己一直对 AR 眼镜或其他设备能够实时地与世界交流、感知事物变化的前景充满期待。

在与乔尼 · 艾维和孙正义的三方合作被曝光之前,奥特曼更是在 2020 年便出手投资了一家消费级 AI 硬件初创公司 Humane,该公司去年底发布的首款硬件 Ai Pin,被视为 "AI 时代的新 iPhone",其内置了 OpenAI 的大模型技术。

但 " 人工智能的 iPhone" 并不容易打造。离 Ai Pin 亮相仅仅过去半年时间,今年 5 月份,发展不利的 Humane 便被曝出卖身消息。

相比苹果在 WWDC 上展示的跨 APP 调度能力,当前的 AI 硬件往往只是简单地把大模型与终端设备拼凑在了一起,大部分体验甚至可以被手机中的某一个大模型 APP 直接替代掉," 用户为什么还要花等同于一部手机的价钱(Ai Pin 发售价 699 美元),买这些体验还不如手机的 AI 硬件呢?" 徐立指出。

随着苹果 AI 功能即将上线,除了在与大模型 APP 的竞争中分流后者的用户外,苹果还有望借助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反馈,进一步升级迭代 iPhone 等设备中的 AI 产品体验。

在苹果对外分享的技术博客中,支撑 Apple Intelligence 运行的模型架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苹果自研的端侧模型、云端模型和接入 OpenAI 的 GPT-4o 等第三方模型。

这也是苹果首次对外披露自研模型的参数和性能表现。Apple Intelligence 的端侧语言模型,参数量约为 30 亿,其在测试设备 iPhone 15 Pro 上的处理速度,可以达到每秒生成 30 个 token,初始响应延迟约 0.6 毫秒。

根据苹果展示的对比测试结果,3B 级的端侧小模型,足以拥有比肩主流 7B 级模型的能力,云端模型效果更是堪比 GPT-4 Turbo 级别,仅比 OpenAI 更先进的量产模型 GPT-4o 差一些。这也是苹果选择将 GPT-4o 作为 Siri 能力补充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苹果 CEO 蒂姆 · 库克看来,一个好的 AI 产品," 它必须理解你,并扎根于你的个人背景,比如你的日常生活、你的人际关系、你的交流等等。它超越了人工智能。它是个人智能。"

但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路径上,苹果 AI 眼下仍面临规模效应侧的两大挑战。

表现在适配的终端硬件上,受限于内存和芯片,苹果 AI 只能跑在 iPhone 15 Pro/15 Pro Max,以及配备了 M1 及以上芯片的 Mac 上。这意味着在苹果现有超 22 亿的设备保有量中,仅有一小部分能体验到今年秋季到来的 AI 新功能。

更糟糕的是,苹果 AI 将分阶段陆续推送,秋季只有英文版本上线,这意味着作为 iPhone 全球主力市场的中国地区,可能要等到明年才有望体验到苹果的 AI 功能。

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 · 费德里吉表示,苹果正在努力寻找将 "Apple Intelligence" 引入中国市场的 *** ," 虽然目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但这肯定是我们想要做的。"

早在今年 3 月份,库克访华之际,就有消息传出苹果有望跟百度达成合作,将后者的文心大模型引入 iPhone 16 等苹果设备之中。截至目前,双方尚未有进一步消息传出。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称赞 Apple Intelligence 套件对使用者很实用之外,便直言不讳地表示,其没法在全球同时上市、整合 ChatGPT 这一关键卖点能否在中国市场使用等,也在加剧投资人的担忧情绪。

2024 年之一季度,iPhone 在华销量逆势下跌,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时隔两年首次回暖之际,苹果出货量同比下降 25%,跌至 1000 万部,也成为国内 TOP5 厂商中降幅更大的一家。

相比从一众大模型 APP 手中争抢用户,库克更在意的,可能是 AI 加持后的 iPhone,能否引发一波新的换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