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科技

Uber分析师谈美国无人驾驶网约车:价格高、遭司机反对、推广较国内更谨慎

作者|郑松毅

最近,“萝卜快跑”相关话题多次霸榜热搜,更大争议点在于很多人认为自动驾驶出租车抢了司机的饭碗,并会对交通安全造成困扰。市民对此表示极大不满,并发起 *** 。

7月16日,一则网传聊天记录显示,“迫于压力,武汉下午萝卜快跑停运了。”虽然萝卜快跑官方随后给出了辟谣回答,但究竟自动驾驶出租车该不该被叫停,又或该如何健康发展,还在等一个参考答案。

在此情形下,不妨暂时跳出国内的纷争,看看自动驾驶技术领先的美国在Robotaxi方面发展的经验,试图找到一丝启发。

为此,搜狐科技与正在美国Uber(优步)公司从事市场策略相关研究工作的高明聊了聊。

为何美国脚步迈得慢?

在高明看来,美国Robotaxi发展情况与中国有些不同,似乎更谨慎,脚步迈得更慢些。

他介绍,当前美国在Robotaxi赛道的主要玩家是Waymo和Cruise,两家都拿到了旧金山地区的Permit(运营准许证)。Waymo和Cruise从2017年就开始路测,让Robotaxi上路跑但不载客,纯是做测试用,主要为了采集地图和驾驶信息。

“Waymo和Cruise相比,Waymo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的,积累的经验也最多。Cruise在2023年10月因发生多起严重交通事故,已被加州 *** 取缔了Permit(运营准许证)。”高明说。

反观国内,最早布局的是百度,十多年实现运营里程超1亿公里,累计提供超过600万次服务。

目前,百度的萝卜快跑已在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并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测试,计划年内部署千台无人车。

李彦宏曾在2021年预测,自动驾驶会在2025年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当单日订单量超5000万,Robotaxi成本将会低于普通快车,实现常态化盈利。

高明表示,“虽然美国比较早开始做Robotaxi,但直到现在,投入使用的Robotaxi数量不如中国多,测试运营城市集中于旧金山、菲尼克斯和洛杉矶,且部分车辆仍是非载人测试使用,目的也非盈利。”

在国内,更低0.8元/公里的收费,让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成为了出租车公敌。

相比之下,高明说,美国Robotaxi服务价格并不是像中国一样低。相反,美国Robotaxi服务价格能达到传统出租车的两倍。体验的人不多,主要是为了新鲜感。

有人可能会疑惑,服务价格没有优势的情况下,怎么吸引用户使用呢?

高明解释说,“对于美国Robotaxi来说,现阶段还谈不到抢客户挣钱这一步,主要还是确保Robotaxi在试运营的城市先把模式跑起来。在积累更多用户数据后,才会考虑打价格战。”

他提到,“除了价格,当前影响体验的另一因素是召唤Robotaxi需要等待的时间太久,普通打车5到8分钟车就到了,但打Robotaxi通常至少要等上15到20分钟。”

“核心竞争力还是司机,Robotaxi真正落地至少5年后”

自动驾驶究竟会不会抢了司机饭碗?美国群众对Robotaxi的发展态度又是如何?

高明说,美国群众对Robotaxi也多次表达过不满,Uber也因此取消了Robotaxi自研计划。

他介绍,早在2014年,Uber就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前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也极其看重Robotaxi项目,并直言“Uber要想长期成功,必须做成自动驾驶的车,摆脱高昂的人工成本,目标是用机器取代Uber的100多万名专车驾驶员。”

然而,前Uber CEO这一言论和Uber后来不顾安全风险激进上路测试的行为,让其彻底陷入了泥潭。司机集体大规模 *** ,并发起诉讼呵斥Uber的不负责行为,对道路安全和人权同时造成了侵犯。

在压力的迫使下,Uber最终放弃了Robotaxi自研项目,并在2021年将自动驾驶事业组卖给了另一家自动驾驶公司Aurora,Uber在Aurora占一定的股份。

据了解,美国汽车协会(AAA)今年3月公布的一份民调显示,高达66%的美国人对自动驾驶车辆感到“恐惧”,感到“不确定”的美国民众占比为25%,只有9%的受 *** 众表示“信任”。

反倒是中国民调显示,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的安全性的认知较为容忍。据报道,南开大学2022年一项有关有关智能汽车的系列调查显示,80.35%的受访者认为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安全,86.82%的受访者认为自动驾驶技术有望、或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大多数司机的驾驶水平。

高明认为,“Robotaxi是一个趋势,但就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远不到威胁人类工作这么夸张。解决安全驾驶技术层面的问题至少还需要5年,Robotaxi目前还只是在旧金山、洛杉矶等特定地区使用,要想做到全面落地应用还需采集其他地区地图信息、制定法规政策等,时间还要更久。”

他提到,“当前Uber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司机,因为保证司机数量才能保证服务供应量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在价格战中取得优势。但坦白说,在美国想为平台留住司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美国网约车司机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相对中国而言司机数量少得多,可以说达不到司机数量供过于求的状态。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美国跑网约车其实是比较赚钱的,如果每周出勤能在50小时左右,每周能赚到约2000美金(税前),但实际上选择跑网约车的司机并不算多,本地人跑的更少,Uber每月要花费500-1000万美金去为司机提供激励政策,为平台留住司机。”

谈及对Robotaxi未来落地应用的期待,高明表示,自己也体验过Waymo的Robotaxi,感受还是很惊讶的,Robotaxi如果应用在一些司机短缺的地区,可以解决一些打车需求问题。

他认为,对Uber这样的企业来说,Robotaxi的确有可能创造更大的利润。Uber当前是‘薄利多销’模式,例如10美金的一单,Uber只拿2美金,1美金交税,剩下7美金都是给司机的。

“试想Robotaxi得到应用后,司机分成部分将归公司所有,虽然研发成本昂贵但终究是fix cost(固定成本),从长期来看利润空间还是不小的。”

但高明在最后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如前面所说,Robotaxi完全落地应用还是比较远的事。退一步说,即使Robotaxi得到应用,为了社会稳定性,相信也会有相关政策限制Robotaxi应用比例,同时还会有职业培训鼓励司机转岗,现在开始焦虑失业问题有点太早了。”

他指出,“新技术落地应用慢一些未必是坏事,先把安全问题处理好再考虑利益是更符合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