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风窗记者 邢初
编辑 | 吴擎
2024 年,和平与冲突共存,希望与失落兼具。
时代的议题发生着细微而持续的改变。非理性的强大力量仍然使我们惶然不安,那些如此明确地弥漫在现实生活里的声音,在我们身边筑成庞大而无形的墙。
我们告别了一些人。身边的或远方的,悲戚启于美和生命的消逝。更加残酷的,是时间本身不可逆转的流动性。外部世界还在催促我们前行。
过去的两年,开放和复苏的表象,让我们短暂将历史记忆封存,鼓励自己奔向旷野。可一些保守的行为和观念,向世界作出的表态不言自明。
全国范围内,有增无减的考公热,趋低的婚育率,公共讨论里 " 贬值 " 的学历和忧心忡忡的大学生。比起向往诗和远方、海洋与高山,稳稳待在 " 岸上 ",似乎才是保存自我的更优解。
2024 年 12 月 1 日,国考考生查看考场信息 / 图源:视觉中国
可与紧绷同时存在的,是受年轻人追捧和追求的 " 活人感 ",是自嘲 " 精神状态 " 的千变万化下对自由和松弛的追求。
我们看见,仍然有一些人,在他们各自的领域求索,坚持着一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信念与行为。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正经历巨大变局的时代,那些独立而具体的、属于个人的叙事,帮助我们确定且支撑着日常生活的生命力和信念,也赋予我们一次次拾起挺过寒冬的信心。
" 人 " 的回归
2024 年 11 月,美国第 60 届总统选举尘埃落定。特朗普兑现了他四年前的誓言,二度当选。
除了接踵而至的高关税、与之相连的贸易战,国际局势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带来不可预测的更多影响。
这一年,在能源、贸易、气候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动之下,如何自处,如何应对水深火热的外部环境,成为自今往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时代任务。
重构和冲击,既来自外部整体,也由局部牵动整体,由社会入侵个人。
2024 年 10 月 8 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被颁布给了利用人工神经 *** 实现机器学习的美国科学家约翰 · 霍普菲尔德和加拿大学者杰弗里 · 辛顿。
202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约翰 · 霍普菲尔德(John Hopfield)和杰弗里 · 辛顿(Geoffrey Hinton),以表彰利用人工神经 *** 进行机器学习的基础发现和发明
这一年,人工智能无处不在。数亿用户直接参 ChatGPT 等工具的互动,Open AI、谷歌、Meta 和微软等工具挑战着人们对固有的技术经验和认知,也冲击着我们看待未来的方式。
科技革命风暴下," 人 " 的价值和边界正在被重新评估。
2024 年 9 月 27 日,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发动了一系列空袭,中东地区局势进一步紧张。
这一年,全球政治动荡仍在持续,局部地区战争有进入白热化趋势。当然,对 2024 年的普通人来说,听见远方的哭声,理解一次死亡,已然成为本能。本质上,这是一种理解生命的本能。
正如学者苏珊 · 桑塔格在生前最后一部著作《关于他人的痛苦》一书中说的," 知道我们与别人共享的世界上存在着的无穷苦难,这本身似乎就是一种善。"
而于今年秋天上映、由 71 岁导演方励拍摄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将这份关联和牵扯,更触目惊心而又深刻入骨地在大银幕上浮动。
《里斯本丸沉没》剧照
那些发生在历史与当下的瞬间,终究与人相关,与人类共通的朴素情感和精神意志相连。
2024 年北京时间 7 月 27 日,巴黎奥运会在塞纳河畔正式开幕。大胆前卫的流光溢彩和文化盛宴,踏着百年历史首次走出体育场,将整个城市作为舞台,同时击响了对现代与传统的反叛之鼓。
这一年,我们目睹过自由与开放的色彩,为偶尔迸发的生命力而欢呼。
欢笑过后,讨论和思考的力量开始浮现,固有价值在语言和观看中被解构和质疑。可看似愈发多元化的价值和审美体系,又总会在某些意想不到的时候呈现出回流甚至是倒退的趋势。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女骑手弗洛里亚娜 · 伊塞尔身披奥林匹克五环旗沿着塞纳河 " 疾驰 " / 图源:新华社
去中心化的信息时代,讨论本身极易成为一种混乱的来源。各类议题纷乱而缺乏共识和标准,观念的撕裂,阵营的对垒 争吵无处不在。在一部电影都能引发骂战的今天,另一端的沉默,我们无法也不能忽视。
不论是作为客体的信息和数据,还是个人的注意力,都像是分散在一张巨网中的颗粒,四散游走,难以凝聚。
年末上映的电影《好东西》里出现了一个饶有兴味但其实不算新奇的说法:" 女权表演艺术家。" 事实上,在我们生活的当下,在充斥着意义和归纳的情境中," 表演艺术 " 无处不在。
《好东西》截图
一系列符号构成的公共议题舞台成为舆论生长的集中阵营,可台下观众与表演者往往是同一批人。可对表演的苛责程度,与表演技能本身的生涩程度,不相上下。
这里面存在一种错位和错觉:似乎越是传播度高、广为人知的,就越是公共的。但事实也许仅仅是它更安全,而非更精准。
于是,这一年,坚持具体的、多元的表达和讨论,变得越发重要。
在不可回避的外部掣肘之中,心灵和视野的激撞,不仅是维护、开拓生存空间的重要方式,更成为确定我们自身话语与存在本身的主要方式。
生命力的可能
学者项飙在一个月前的采访里,从青少年的精神危机谈起,重新阐释了一个概念——生命力。
项飙认为,生命力是一种人对自我所行所至的清晰意识和认知。当人在自己的意识与行动之间找到了一种 " 间隔 " 感,一种主动的、具有反思能力的叙事就产生了。
" 在不能改变系统的情况下,我们仍有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办法,去创造一些小的横向反思空间。"
重新审视、构建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保持这种审视的能力,成为这个忙碌躁动时代确立秩序感的重要来源。
2024 年 8 月 3 日,21 岁的湖北女孩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项目中夺得冠军,成为首位获得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的亚洲球员。
郑钦文巴黎奥运夺冠 / 图源:新华社
热泪盈眶累倒在地的瞬间,生命力完成了一次激越的迸发。属于郑钦文自己的叙事,沉潜在十余年的付出、怀疑、泪水、失败和享受里。敢于坦荡承认向着胜利的求索,折射出一个年轻生命跳动不息的光芒。
出走的河南阿姨苏敏被搬上大银幕,她的叙事也成为公共话题,成为某种意识的载体。现实中的苏敏却曾因直播遭到质疑。真正的苏敏,不在教条规束之中,她也许没有读过易卜生的娜拉,只是义无反顾踏上自己所能付诸行动的那条路。
由苏敏原型改编电影《出走的决心》海报
充满困厄与隐忧的时代,大部分人竭尽全力地建立起一种属于自己的叙事,不愿自己的人生溶为时代症候群的分子。
他们或许不具备爽文叙事逻辑下的个人英雄主义,也许存在流量时代的 " 反转 " 可能性。但这些人总在用行动映证信念,用不摇摆也不退却的意志,为真正值得一活的生命努力求索。
今年春天,一个雨后清晨,约莫四五点钟,我到一个零工市场采访。一些零散的工人已经在尚未破晓的夜色里等待。前夜下了雨,从他们漉湿而短促的讨论里,我听见有人因为几天不开工而被迫出来干一天,也听见有人近期在修筑城市新地铁线,过段时间就不知何去何从。
但在某种不约而同的语境里,这种不确定性,已经不再是特定人群专有的苦难叙事。为对抗不确定性所做的努力逐渐被更广泛地理解,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情态在发生变化,人构建自己的叙事方式也在发生改变。
零工市场询问 " 招不招工 " 的求职者 / 南风窗记者 郭嘉亮 摄
保持记录、理解与铭记,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抱持相对客观和独立的认知。而理解和思考,是个体反抗被环境吞噬所能做的最基础的有为。
反抗是为了保存我们自己,为了攒聚确定的力量走向未来。而在个人的领域里,并非只有摇旗呐喊和振臂高呼才叫反抗。
拥抱微小和具体,是一种反抗。
我们要尽量寻找生活中的陌生感,但也不必畏惧重复。重复某些必要的生活事项,给予我们活着的明确性,为我们框定一种相对可观可感的秩序。
诘问和辩驳,也是一种反抗。
也许我们的语言和行为不得不随诸多外在的形势而变化,但我们的头脑和内心,理所应当保留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坚守。
今年 11 月底去世的古典文学学者叶嘉莹创造出一个词语叫 " 弱德之美 "," 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在强大的压力下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哪怕看上去浑身受缚,我们依然可以确定、保存我们自己。
叶嘉莹 / 图源:《掬水月在手》剧照
就像加缪在《西西弗神话》开篇提出的那句——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剥开 " 牛马 " 的皮囊后,我们是否还有坦裸面对世界的信心?
除了苏格拉底说的 " 审视 ",对待生活的审美和 *** ,同样值得珍视。它推动着我们去寻找那些真正值得求索的东西,并将我们与某种极具诱惑力的混沌状态区隔开来。
求索与闪光
2003 年,南风窗举办了首届 " 为了公共利益 " 年度人物榜单。
临危受命、勇赴一线抗击非典病毒的广州医学院院长钟南山,当选了那一年的年度人物。自此," 公共利益 " 四个字,就一直是南风窗身为媒体自觉自察的价值基底。但我们始终相信,承载价值存在与流动的,始终是人。
二十余年来,我们关注在科学、文化、经济等等不同领域闪闪发光且影响了整个时代价值的领军人物,用记录、对话与表达,拭亮他们之于整个时代的脚注。
比如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菲尔兹奖的首位华人获得者丘成桐;被誉为 " 中国三大长城之一 " 的体育明星姚明;" 让中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家 " 的政治经济学者郑永年;坚持反腐三十年的 " 反腐愚公 " 杨维骏
2021 年,南风窗将榜单升级为 " 中国社会价值年度榜 ",旨在表彰那些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投身各项社会公众事业、在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奋斗者,以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
2021 中国社会价值年度榜颁奖盛典现场
二十余年后,树已参天。那些被看见、被记录过的人,缀成闪闪发光的枝叶,照亮不同领域的天空,交相辉映。
每一年的寻找、回望、与记录,都留住了一些值得传承的年度价值,洞见了人与时代的动态关系,以及整个时代精神的前行路径。
在激宕中守正途中,南风窗也迎来成立四十的不惑之年。破除迷惑与蒙昧,关键在于思想与行动。
我们依旧见证,记录且相信着,无数向新而行的人仍与我们站在一起,他们心怀信念、勇气与热情,在剧变的浪潮中勇往直前,一面在自己的领域求索和闪光,一面似前行路上的星光,照亮行业的前路,引领变革的浪潮,亦映照和鼓舞着我们眼里尚存的希冀。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