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苏宇雄教授(Prof. Richard Y. Su)和蒲静雅医生团队(Dr. Jane J. Pu)在香港玛丽医院基于联影智能uAI MERITS平台,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由医疗混合大模型驱动的口腔颌面整复外科手术。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携手联影智能,成功完成“全球首例”由医疗混合大模型驱动的口腔颌面整复手术

团队正在实施手术

医疗混合大模型加速落地

据了解,该手术旨在帮助一位因患肿瘤失去单侧下颌骨的患者重建下颌骨,以恢复正常口腔颌面功能。手术过程中,需要将患者下肢的腓骨和皮肤及软组织移植至口腔内,以替代缺失的下颌骨和软组织。而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操作之一,在于精准定位并提取患者下肢软组织内的穿支血管。

苏宇雄教授指出,软组织规划是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的“最后一块拼图”,其中以术中精准定位软组织供血动脉——穿支动脉为代表的技术难题,始终困扰着医生在手术精准度和效率方面的提升。传统方式下,通常只有高水平、高年资的医生才可在定位过程中做到最小误差,而定位的精度常受限于超声等不够精准的影像。同时,医生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耗费在反复比对超声图像和手术部位的手动勾画上。

为解决困扰已久的临床痛点,团队创新性采用联影智能多元手术治疗平台uAI MERITS,通过在手术前使用基于各种医疗图像上训练的Transformer模型,实现精准分割。在术中,通过一个多模态大模型来实现术中3D图像和视频配准、透视投影和动态视觉跟踪,穿支动脉、血管、骨骼等在术中就得以直观展现,实时提供术中的指引,大大提升手术效率和精准度。

根据3D重建的血管投影标记小腿穿支血管

“此类AI技术在精准定位要求高或者术中操作较为复杂的手术中优势尤为明显。作为新技术的早期使用者,我们希望能为推动AI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贡献力量。”苏宇雄教授与蒲静雅医生表示。

目前,团队已成功完成3例由uAI MERITS平台赋能的口腔颌面整复外科手术。其中,区别于前两例的腓骨肌皮瓣制备手术,第三例手术首次实现了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制备手术。这些里程碑式的成功标志着混合大模型在外科手术领域已迈出重要一步,为虚实结合的手术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范式变革掀开序幕

今年六月,苏宇雄教授在国际口腔面部康复学会会议中同步分享了基于uAI MERITS的口腔颌面外科修复手术实践过程,引发了与会专家们的高度关注。

苏宇雄教授表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引领着颌面外科手术的范式变革。这一技术的研究者极具创新精神,而作为技术使用者,则更应延续和发挥这份创新精神。谈及AI技术的未来发展,他表示,未来AI技术或既能深度融合美学考量,又能改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加速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后美观性和功能性的双双提升。

苏宇雄教授分享手术实践过程

会上,联影智能首席医疗官夏炯教授出席并介绍了联影智能多元手术治疗平台uAI MERITS,以及公司在大模型领域的全维布局。

他指出,作为一款用于机器介入、治疗和手术的元宇宙生态系统,联影智能多元手术治疗平台uAI MERITS依托医疗混合大模型技术,可创建在手术场景下的患者、医务人员和操作环境的数字孪生,为术前准备、术中导航、术后随访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支持。

夏炯教授介绍uAI MERITS

而在大模型方面,公司从基础模型的构建,到基于基础模型所打造的多款AI应用,已实现了语言大模型、图像大模型和混合大模型等多个维度的覆盖。夏炯教授同步表示,公司将继续与医疗同行者一道,让医疗创新技术赋能更多临床场景,为全球医生和患者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突破源自长期深耕与积累

除深度融合前沿的大模型技术外,本次新技术在手术场景的成功落地,还得益于联影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长期深耕与积累。

自成立以来,联影智能基于“全栈全谱”策略,截至目前已开发超过100多款AI应用,其中50多款专注于临床工作流程,覆盖神经、心血管、胸部、肿瘤、手术等多个核心临床场景。作为百余款应用成果之一,联影智能CTA下肢血管智能分析系统在本次手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精准的血管重建,成功辅助医生实现了快速、精准的腓骨肌皮瓣移植。

CTA 下肢血管系统辅助穿支血管分割重建

在既有医学影像AI产品布局基础上深度融合前沿的大模型技术,未来AI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边界将进一步拓宽、拓深,不仅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还能在复杂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驱动医疗行业的智能升级。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外科学的初心,“减小乃至消除病人的手术创伤”却从未改变。置身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将赋能、引领临床诊疗迈向更加精准、安全和规范的世界,照亮人类对抗重疾的未来之路。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