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和顾客被有意无意地放置在分离甚至对立的位置,但却忽视了 " 被惩罚的员工 " 与 " 被讨好的顾客 " 两种身份时刻流动、时刻转变的本质。」
>>>
近日,知名茶饮品牌 " 古茗 " 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条 " 员工谢罪 " 视频引发热议。
视频中,三名员工因 " 不放吸管 "" 不放坚果碎 "" 不放盖子 " 等原因被判处 " 有罪 ",身挂纸质 " 谢罪牌 ",手戴双杯杯托 " 手铐 ",面向镜头忏悔自己的 " 罪行 "。
视频一经发布,评论呈两极分化趋势,部分网友震惊加愤怒 " 当代牛马已经到这个程度了吗 "" 究竟有没有把打工人当人 "。
也有人认为无需如此放大," 很好玩啊,员工是笑着说话的,也没有不乐意的感觉啊 "" 是我的话我会玩得很开心 "。
随后,古茗道歉 " 对不起,我们玩梗翻车了 ",称该视频借鉴了 *** 流行的 " 舔狗罪 " 和 " 双杯杯托手铐 " 的创意," 自以为搞笑却没想到给部分网友带来了不适 ",并在评论区送出 1000 张 " 单杯饮品免费券 " 以表歉意。
(古茗道歉声明)
但这则道歉声明并未取得想要的效果,热评之一是 " 你们最该给员工道歉和补偿 ",人们对古茗的避重就轻表示不满," 不要把自己没品位以及不尊重人的想法和行为都归结于玩梗可以吗?"
声浪之下,一句轻飘飘的 " 营销失败 "" 玩梗翻车 " 难息众怒,从手带杯托 " 镣铐 " 的古茗员工身上,人们同样看到的,是在缺乏尊重与关怀的职场环境中戴有无形镣铐的自己。
过界的品牌营销,低俗的玩梗手段
网上流传的视频中,三名古茗员工并排站立,脖子上挂着的纸牌上分别写着 " 打翻茶桶罪 "" 忘放吸管罪 "" 漏贴效期罪 ",一名员工面向镜头 " 供述罪行 ",其余两人则低头沉默。
(古茗翻车视频)
或许本意是玩抽象营销以迎合当代年轻人同样抽象的精神状态。
但是抽象的本质在于用无厘头的形式对现实进行戏仿和解构,将犯错的员工作为 " 罪犯 " 的娱乐化处理,使同为打工人的网友感到的,只有彻底的冒犯。
对茶饮行业的员工而言,高峰期客单量大、出单时间紧、工作内容杂、工作节奏快,手打柠檬茶练出麒麟臂的幽默自嘲背后,是无法规避的现实困境,在此状态下,出错情有可原。
但对门店而言," 出错—差评—口碑—收益 " 之间存在着严丝合缝的逻辑关系,出错即意味着少赚钱,所以针对员工失误,多种多样的惩罚形式出现,从最基础的批评、罚款,到带有明显惩戒和警告意味的罚抄、检讨," 非逼得人在奶茶店里练书法 "。
(网友被罚抄经历)
适度的惩罚本无可厚非,但在视频的叙事话语中,犯错与犯罪的界限被模糊," 忘放吸管 " 就是犯罪,下一步是不是还要进行赛博判刑?
虽是戏剧性的夸张呈现,员工也解释 " 以前没有这样的惩罚 ",但 " 犯罪 " 与 " 罪犯 " 背后所隐含的象征意义无法因为 " 玩梗 " 而被完全消解," 犯罪 " 意味着社会危害性," 罪犯 " 则意味着人社会化的失败,所以才需要镣铐限制其自由,认罪牌公示其罪状。
虽然视频中员工的认罪牌与镣铐是用纸板、杯托 *** 的简易模仿版,并未保留 " 限制、禁锢 " 的原始功能,但古茗何以拥有这样的权利随意处置员工的人格?
这种典型认罪认罚仪式的出现,不仅是对犯错员工的侮辱、对人的不尊重,更体现出门店高高在上的傲慢与同理心的缺乏。
古茗将该事件定义为 " 玩梗翻车 ",称该视频借鉴了抖音热梗 " 舔狗罪 " 和 " 双杯杯托手铐 " 创意,颇有一番避重就轻色彩。
员工作为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首要关卡,活动创意的执行、品牌理念的触达最终需要依托基层员工来打通 " 最后一公里 "。
喜茶在与乙游《光与夜之恋》联名之前,店员连夜背五位男主的人设背景,有人还因为查理苏的 " 查 " 究竟念 "zha" 还是 "cha" 愁得扎耳挠腮,甚至还出现了 " 喜茶员工自己的规则怪谈 ":" 禁止对 5 位男主进行比较、诋毁、禁止将标签贴到角色 IP 脸上、周边上、禁止称呼男主其他名字,禁止自创名称。"
(喜茶联名培训)
与其用让员工 " 认罪 " 的方式玩梗,不如潜心提升门店服务体验,否则只会是本末倒置、弄巧成拙。
失范的评价体系,难评的 " 职场自愿 "
" 年轻人就是爱玩抽象怎么了,说不定是他们自愿的呢。"
有人在评论区质疑员工会不会是自愿参与拍摄,这种言论被网友贴脸开大 " 那就祝你以后找工作遇到这样的 "" 刀不割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又在这儿慷他人之慨了 "。
不过一语成谶,参与拍摄的员工出来澄清:" 我们是在闲暇时娱乐玩的,就三个员工(参与拍摄)而已,自愿的 ",但基于视频中店员沉重的表情,和人最基本的同理心,部分网友依旧怀疑" 自愿不自愿都得说自愿,打工人敢反抗吗?"
(网友关于 " 自愿 " 的评论)
由此延伸出关于" 职场中自愿与被自愿 "的讨论。
以店员出镜参与短视频拍摄为例,有人认为拍摄短视频属于员工另一种形式的劳动,在承担此工作后,员工的本职工作可稍作抵消,有时还会有额外奖励," 拍视频比工作轻松所以一般总有员工乐意 "。
也有部分人现身说法,认为配合拍摄属于从天而降、强加在员工身上的附加任务,不少公司会要求员工牺牲休息时间拍摄短视频,否则会被扣除绩效,甚至面临被开除的风险,毕竟 " 太内向的人本来店长也不是特别想留。"
(网友讨论)
简直是独属于当代打工人的恐怖故事。
附加任务与本职工作的认知错位,导致职场评价标准的失范,当额外劳动与绩效考核挂钩时,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因为拒绝了一次拍摄而丢掉饭碗,所以只能来者不拒被迫接受。
" 大家都是自愿加班的,绝对没有人强迫。"
在电影《年会不能停》中,晚上大楼依旧灯火通明,工位满满当当,当有人提出 " 不是八小时工作制吗 " 的疑问时," 自愿加班说 " 闪亮登场,艺术与现实于此刻交融。
(电影《年会不能停》)
走了会怎么样?网友幽默回应 " 走了就回不来了 "。
意大利作家毛拉 · 甘奇塔诺提出 " 当作出选择的依据变成了对外部目光和评判的恐惧时,最终的结果就是顺从。"
被裹挟在单一且面目全非的职场潜规则下的打工人,他们真的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吗?恐怕并不,被掩盖在本职与责任下的 " 被自愿 " 才是常态。
至此,讨论大家究竟是 " 自愿参与 " 还是 " 被迫卷入 " 已无意义,因为两者殊途同归,愿意干就笑着干,不愿意干就装作笑着干。
异化的人之价值,尴尬的职场处境
争议发生后,古茗发布的道歉声明,面向广大消费者提出 " 发放一千张单杯饮品免费券 " 的补偿方案,而对于视频中被定罪的三名员工的补偿和道歉只字不提。
网友评价该道歉的诚意 " 仅显微镜可见 "," 真不用给顾客发免单券,我觉得你们最该致歉的你们店的员工,大家接受不了的是你们不把员工当人看的态度。"
(网友评论)
从员工作为 " 罪犯 " 强势出场,到道歉声明中员工的无声退场,自始至终,三位被判处有罪的员工始终是作为达成品牌目的的工具而存在,作为人的主体性被完全忽视。
最开始员工挂上认罪牌、戴上镣铐是可能是希望通过对员工犯错后受到惩罚的夸张呈现,在对其他犯错员工起到 " 杀鸡儆猴 "" 以儆效尤 " 警示作用的同时,也通过为消费者 " 主持正义 " 获得他们的认同与支持。
而最后道歉中没有针对员工的一字一句,目的在于弱化影响,避重就轻地将此次事件定义为营销失败,而非能引发众怒的 " 人格侮辱 ",以此维护品牌形象。
整个事件中,员工和顾客被有意无意地放置在分离甚至对立的位置,但却忽视了 " 被惩罚的员工 " 与 " 被讨好的顾客 " 两种身份时刻流动、时刻转变的本质。
今天的你,就是明天的我,同为打工人的我们,所面对的是一样的职场困境。
(网友自嘲为 " 牛马 ")
网上一直以来都有对 " 打工人简直是社畜、牛马 " 的调侃,人们自嘲 " 牛和马半夜还得休息,牛马却要三点回消息;牛和马累了还有草吃,牛马得自己买咖啡提神 "。
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本就身心俱疲,而如今除了体力和脑力的消耗,甚至打工人的尊严都变成了可以用以交换利益的商品。
曾发表过 " 任何苦难都能把我打倒 "" 一切障碍都会摧毁我 " 著名言论、被誉为 " 社畜嘴替 " 和 " 摆烂鼻祖 " 的卡夫卡,在《变形记》中用荒诞的笔触叙述了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庞大且丑陋的甲壳虫后随之发生的故事。
在卡夫卡的现代隐喻中,人被来自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异化为背着厚重的壳艰难生存的甲壳虫。
(卡夫卡《变形记》)
当下社会,工作场景无限贴近人们的生活直至占领一切,原本作为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认可与尊重途径的工作,反而成为带来繁重压力,影响个体幸福甚至促使人的异化的元凶。
(关于劳动)
在此之间,如何在职场中找到锚点,回归人的主体性,或许才是人们在愤怒之后更应思考的问题。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 ***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