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不久前 500 万粉 " 小牛说车 " 被全网封禁后,又一个汽车自媒体" 王悟空说车 "栽倒了。

专黑比亚迪?又一百万“说车”网红被封禁!

▲ 图源:抖音

这个 " 王悟空说车 " 粉丝并不多,在各大平台加起来还不到 200 万,可他的 " 名气 " 却不小。

此前在比亚迪的发布会上,台下就有人大喊" 打到王悟空 ",台上的比亚迪高管语气坚定地回应道 " 会的 "。

▲ 图源:微博

在爆出 " 王悟空说车 " 被全网封禁的当天,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还在微博发文表示," 不作不死!天地有正气!"

▲ 图源:微博 @不会武功的武功李云飞

评论区的网友都拍手称快,还有人指名道姓写道:" 早都该收拾这泼猴了,大快人心。"

《互联网品牌官》了解到," 王悟空说车 " 被封禁的原因与日前开展的清朗行动有关。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账号 " 网信中国 " 发布 " 清朗 · 优化营商 *** 环境一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 " 专项行动,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跟抹黑车企并受到多次起诉的 " 小牛说车 " 一样," 王悟空说车 " 因故意夸大歪曲事实,抹黑诋毁企业及其创始人,被国家网信办打入了 " 黑名单 "。

对于 " 小牛说车 ",在《500 万粉丝汽车网红被封禁!凉得好透彻》文章下方的评论区,有不少网友表示 " 站小牛说车 ",认为他说的是实话,并同情他是被资本处理了。

在 " 小牛说车 " 以往发表过的言论中,不排除他曾说过 " 实话 ",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对他故意抹黑车企的行为视而不见。

更何况,那是经由法院判决的证据确凿的侵权违法行为。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但这个自由是有底线的,它必须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否则真相将会淹没在那些具有煽动性的、带有主观臆测的、甚至是完全虚构的泡沫之下。

在 " 王悟空说车 " 被禁之前,他曾多次发布关于比亚迪的不实言论,从质疑比亚迪的技术创新,到抨击其产品质量,再到诋毁其公司管理。

就这么说吧,喷比亚迪," 王悟空说车 " 是 " 专业 " 的。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汽车测评博主,专门产出这一类容易挑动情绪对立、引导舆论骂战的内容,不仅会损害车企的品牌形象,也会给消费者带来误解和困扰。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 王悟空说车 " 只是这类群体中一个缩影,此外可能还会有 " 孙悟空说车 "" 陈悟空说车 "" 张悟空说车 " 如同那帮动物园说车一般,他们搅浑在一起,扰乱的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秩序。

开放的 *** 环境为自媒体人开拓了新的恰饭道路。

流量越大,饭碗越沉;声量越大,责任越重。

" 小牛说车 "" 王悟空说车 " 之流接连被封禁,已经说明在当下若一昧靠颠倒是非黑白、凭空捏造一些没有客观事实作为依据的虚假信息,竹篮打水一场空是必然的下场。

不能光顾着恰流量饭,而罔顾法律法规不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王悟空说车 " 被封禁前,在抖音平台拥有 44.5 万粉丝的 " 小李飞车 ",突然站出来为此前被投诉下架的视频向比亚迪道歉(目前已查找不到该视频)。

▲ 图源:微博 @东方财经

无独有偶,近期出来向著名企业公开道歉、或被判赔偿、或被封禁的自媒体人不在少数。

如某数码博主 "XX 评机 " 在微博发布手写道歉信,就账号自 2019 年来反复多次抹黑华为、华为产品和华为用户一事向华为道歉;此前在多个平台发布针对小米公司、小米品牌、产品、技术以及营销方式等不实信息的 "XX 的老猫 ",于今年 5 月 28 日向小米公司公开道歉;在 2021 年 " 特斯拉上海车展事件 " 中起到组织、策划作用的知名汽车博主 " 封 XX",被判向特斯拉公开道歉并赔偿 25 万元

▲ 图源:微博

不管是各大车企法务部展开反击行动,还是国家层面对涉企侵权信息乱象推进的专项整治行动,都表明不尊重事实真相的内容注定是走不长远的,且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奉劝各位喜欢编故事、带节奏的自媒体人,若不能拿出确凿证据来论证自身观点,就不要瞎逼逼。

不然,道歉有用的话,法律法规该置于何地。

站在火热的新能源汽车赛道,面对一批自带 " 黑红体质 " 的企业,其实输出的内容无论是黑还是捧亦或是当理中客,都将会是一块流量香饽饽,因为这些企业本身就处于流量高地。

要是博主们还与时俱进地增加一点催化剂(时下大热点),那就相当于置身庞大的流量池,也意味着掉进钱眼里了。

金钱的诱惑,试问谁能抵挡得住?

自身自制力不过关没关系,如今,有平台、企业、国家还有网友四方同时监管,不怕整治不到位,只是看时间先后罢了。

纵观国内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颠覆不可谓不大,而这个成绩即使站在全球视角俯瞰,也是相当耀眼的。

耀眼到某些外部势力已经开始不遗余力地炒作起所谓的中国电动汽车 " 产能过剩 " 论,试图狙击中国电动汽车的全球崛起。

前段时间甚至出于地方的贸易保护主义,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更高加征 38.1% 的额外关税。

典型的,打不过就加税。

而放在国内市场,也有一套独具本土特色的对付手段——打不过就搞黑公关。

不能在销量上干倒你,那就在舆论上唱衰你。

如果一家企业仅靠舆论便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不知道是这家企业太厉害了,还是消费者太愚钝了。

如果一家企业能轻易被舆论给打倒,不知道是舆论威力太强大了,还是这家企业本身的产品根本就站不住脚。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正式起步发展至今,其实也不过十余年时间,而燃油车在全球的历史跨越了百年,将二者放在同一个场上比较,无疑是小巫见大巫。

但即便如此,有些事物也可以尝试着去颠覆。

从这一层面来看,在技术研发上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将品质提上去、将成本降下来、将新能源电车的价格下拉到 10 万元区间以内,这样的比亚迪难道不值得一句感谢吗?

当然,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家比亚迪,而是更多的致力于用心做产品、认真搞科研、最终利好消费者的企业。

请谨记,为了黑而黑,始终无法将我们带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