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新高地,安徽制造业求变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2024年1-8月,安徽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从总量规模来看,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重大转变。”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冯克金在10月9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安徽省有多重视制造业?用八个字来概括,即“立省之本、强省之基”。当下,安徽制造业已发生了四个重大转变。

据冯克金介绍,安徽省先后印发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等实施方案,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制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中小企业发展、“三首一保”等支持政策,密集打出制造强省建设“组合拳”。

2013-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居全国第3位;规上工业营收从3.3万亿元提升至5.1万亿元,从全国第12位跃升至第7位、居中西部第1位。

“从产业结构看,实现了从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产业聚集地的重大转变。”冯克金提到了第二大转变。

2013-2023年,安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7%提高到42.9%;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高峰时期的67%降至58.2%。今年1-8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2%,占规上工业产值的43.8%。

安徽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思路十分清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力打造“4433”万千亿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其中,“4433”万千亿产业体系是安徽近期的一大目标:到2027年,培育形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4个万亿级产业,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绿色食品、现代化工、有色金属等4个超5000亿元产业,新型建材、优质钢材、智能家电(居)等3个超3000亿元产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3个超千亿元产业。

截至2023年底,全省汽车全产业链、装备制造营收突破1万亿元;先进光伏产业营收居全国第3位;新型显示面板产能约占全国17%、全球10%;晶合集成晶圆代工营收居全球第9位、全国第3位;机器人产业营收居全国第6位;累计培育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0个、国家级集群1个;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11个、并列全国第1位。目前,“新三样”产品中,全国1/5的光伏组件、1/7的锂电池、1/8的新能源汽车是“安徽造”。

“从发展质效看,实现了从要素驱动、粗放增长向创新驱动、集约发展的重大转变。”冯克金介绍了安徽制造业的第三大变化。

安徽正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截至2023年底,全省制造业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3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居全国第8位。

安徽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组织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3年累计有23项技术成果打破国外垄断,53项“三首”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安徽建立完善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政策体系,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共有超九成规上企业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其中近六成实现了数字化改造;2013—2023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0.5%。

安徽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去年全省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营收分别达到23.2万元、456万元,相比改革之初的2021年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改革经验获国务院减负办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从发展势能看,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新高地的重大转变。”冯克金说。

作为不靠海、不沿边的中部大省,安徽却在开放经济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安徽连续7年高水平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累计签约项目4326个、实际完成投资超过1.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901个,实际到位资金4402.7亿元、增长20.6%,占省外投资项目的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