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22年5月26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一家民营纺织企业智能机械化车间。来源:人民视觉
文丨滕泰 张海冰
近年来,“民营经济退场论”,“新公私合营论”,“剥削论”,“消灭私有制”等错误言论严重地扰乱了社会认知,打击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甚至成为造成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的主要因素。针对这种现象, *** 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 *** 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意见》也专门提出,“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正确看待民营经济人士通过合法合规经营获得的财富”。
本着先立后破、从改革实践出发的原则,我们尝试提出了“中国民营经济十论”,希望能够为中国民营经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发挥一点积极的作用。
一、活力源泉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
有了民营企业,市场经济才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有了千百万民营企业家追求成功的天然动力,中国经济才有了蓬勃发展的活力。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民营经济创造的不仅是财富、就业、税赋,而且通过竞争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成为区域经济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
从浙江、广东、福建、江苏,乃至全国各地的发展经验来看,哪个地区民营经济发达,那里的经济就充满活力,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
在家电、手机等消费品行业,海信、在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在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都是民营企业的进入和快速发展,不仅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也推动国有企业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实践证明,哪个行业对民企越开放,哪个行业的活力就越充沛,发展的速度就越快,竞争力就越强。
二、民企涌现与经济周期论:民营企业家集中涌现推动经济繁荣,民营企业家潮起潮落影响经济周期
改革开放以来的若干次经济周期性波动都表明,每当民营企业家集中涌现,出现创新、创业 *** 的时候,很快就会出现中国经济的上升周期;反之,每当民营企业家因为种种原因而出现阶段性创新创业低潮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的下行周期。
历史证明,宏观或者行业政策的放开,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引进,向更大的市场开放,以及社会氛围和宏观叙事的转变等因素,促进了民营企业家的集中涌现;而当这些因素走向反面时,也会抑制民营企业家“潮涌”。当前,社会舆论氛围的影响成为妨碍民营企业家集中涌现的首要因素,其他如政策执行出现偏差,民企保护政策落实不力,要素获得困难及成本过高,技术创新处于“空窗期”,逆全球化抬头等因素,也都影响了民营企业家的集中涌现。开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周期,呼唤中国民营企业家再次集中涌现。
三、长期目标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目标
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这就是所谓的“离场论”。更有人从《 *** 宣言》中有关消灭私有制的论述出发,编造出“利用民营经济是权宜之计,消灭私有制是崇高理想”的说法。实际上,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严重误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的建立和完善,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催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推动,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有些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的人整天惦记和叫唤着要消灭私有制,却压根不知道它需要与国家机器同时消亡”。我们不能超越历史阶段,将共产主义阶段的伟大目标,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完成。应当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多长时间,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目标就需要坚持多长时间。
四、国企民企生态论:民企国企共同建设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经济生态
有些人故意从概念上搞浑水,将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等同于搞私有制、私有化,声称如果不对民营经济加以限制,就会威胁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事实证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但没有削弱国有经济,反而使国有企业的效率得到提升,活力得以激发。
民营企业带来了竞争冲击甚至生存压力,“逼迫”国有企业成为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实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真正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民营企业的发展还为国企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例如提供了上游配套,创造了下游需求,提升了流通环节的效率,为国企减员增效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等等。国企和民企如果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发挥好各自的所长,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就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生态,中国经济就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五、“做大蛋糕”论:民营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是人类经济史上罕见的普惠式增长过程,从广东到 *** ,从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到钢铁汽车等制造业,再到数字经济等新产业,从农民工到程序员,从个体户到企业家,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的收入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生活水平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普惠式增长的前提,是十几亿中国人共同“做大蛋糕”,而做大蛋糕的前提,是经济规模的进一步增长,也就是继续“做大蛋糕”。只要“分蛋糕”的 *** 不伤害“做蛋糕”的积极性,就能够激发民营经济财富创造的巨大力量,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的条件。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历程证明,当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以火山喷发般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起来,在企业家、专业户、专业技术人员等群体“先富起来”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稳步的提高。
六、社会财富本质论:民营企业资产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经营性资产,民营企业财富本质上都是社会财富
很多人简单地认为民营企业创造的都是私人财富,并由此将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等同于私有化,这是对民营企业资产和民营企业财富的误解。实际情况是,民营企业资产和民营企业财富并不是民营企业家厨房里的锅碗瓢盆,而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经营性资产,民营企业财富本质上都是社会财富,为员工创造收入,为上游创造需求,为国家上交税收。历史也证明,私人控制一般仅限于之一代或第二代,三代以后,大型民营企业一般都会变成社会属性更强的公众公司。
随着经济发展,将所有 *** 为区分企业标准的做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将向着社会企业的目标汇合。
七、民营经济人士的出资人报酬论:充分认识资本要素的关键作用,肯定出资人报酬,客观认识资本逐利
虽然国人早已经从经济学的生产函数中认识到资本是生产要素,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资本不仅是生产要素,还是形成生产力的核心和关键要素,发挥着纽带作用,因而不能客观地认识资本逐利性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更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一旦资本不敢逐利,必然会带来经济衰退等严重后果。
首先,资本是形成生产力的关键组织要素作用。如果没有资本,土地、劳动、技术和企业家才能都像断线的珠串,无法作为一个整体运行,也就无法创造价值和财富。只有计划经济和行政划拨的力量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但是苏联和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实践已经证明,计划经济长期必然走向低效并失去活力。
其次,资本逐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驱动力。如果资本在循环中不能增值,而是不断减损,最终将面临生产过程无法持续而退出,也就是破产或者倒闭,经济循环就会中断。因此,要维持健康的经济循环,资本必然也必须追求增值,资本逐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驱动力。资本逐利且不断向利润率更高的领域流动,这自然会有利于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只有承认和允许、鼓励资本逐利,才能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并不断提高运转效率。
再次,要尊重资本报酬,鼓励资本要素发挥市场活力。“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合理报酬也应该在全社会得到尊重。中国是全球更大的居民储蓄国,而中国家家户户的储蓄收入本质上都是资本报酬。有的人一方面希望自己获得存款利息收入、股票和基金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又批评资本报酬和资本逐利性,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今天,随着资本供给的增加和全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降低,资本的平均报酬正在减少,这也是造成当前民间投资和外资投资下滑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关键阶段,我们不但应该更尊重资本的报酬,还应该继续出台措施、进一步鼓励资本要素发挥市场活力,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八、民营经济人士创新报酬论:创新报酬是新时代企业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当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主力军和顶梁柱:移动通信领域的华为、电动汽车领域的比亚迪和“造车新势力”、新能源领域的隆基绿能、宁德时代、互联网领域的字节跳动、拼多多、阿里巴巴和腾讯,无人机领域的大疆,游戏领域的米哈游等民营企业的出色表现,已经在全球产业竞争的舞台上居于前列,甚至站到“C”位,还有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活跃在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的创新赛道,同样为中国经济提供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民营经济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中国经济正处在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型的伟大时代,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无处不在,创新报酬看起来远远高于传统的劳动报酬,但它是对创新活动的重要回报和必要激励,正在成为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全社会更深刻地认识、尊重和保护民营企业家应当获得的创新报酬,这个经济体才会充满创新的活力,具有繁荣的未来。
九、民营经济人士风险报酬论: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最后风险承担者,应获得足额风险报酬
民营企业不仅承担了市场竞争、决策风险和管理风险等市场风险,还承担了政策风险、金融风险、法律风险、行政风险和舆论风险等非市场风险。当风险来临的时候,企业内的基层员工、中层管理者和高管,都可以辞职以规避风险,但民营企业家本人必须以其投入的资金、创造的事业、至今为止的成功、在社会上的声誉乃至身家性命,来作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投身创新创业的“勇敢者游戏”,一方面应尽量减少来自政策变动、行政管制、法律诉讼、舆论事件等的非市场风险,支持民营企业家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和肯定风险报酬,让在法治范围内承担风险创新创业的民营企业家都能够按照市场机制获得风险报酬,才能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家投资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出现繁荣。
十、民营经济人士的管理报酬与复杂劳动报酬论:民营企业家的管理才能是稀缺资源,在创业与经营中付出了复杂劳动,应当获得充分的管理报酬和复杂劳动报酬
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中国的市场环境特别复杂,从中国民营企业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更加强烈、生动和充满活力的企业家才能:他们特别能够在困难环境中生存、突破和发展,特别能够敏锐地发现商机并将其转化为现实利润,特别敢想敢干,具有变不可能为可能的能力,他们必须能够协调方方面面和各种复杂关系,能够团结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目标、不同性格的人为同一目标而努力,中国民营企业家还具有打不垮的心态,以及在压力、挫折和失败面前仍然坚持不懈的意志和品质,具有这些能力和品质的少数人才能成为民营企业家。只有推动全社会对企业家才能,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作为管理者的贡献和报酬给予充分认可和评价,才能激励中国民营企业家更加积极地投身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走向繁荣。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1.6亿个体工商户和数千万中小企业主来说,他们的工作并未脱离之一线的生产、营销和服务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时无刻不在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从事复杂的劳动:吸收分析各方面的信息,了解行业的新技术进展,研究竞争对手的动向,对企业经营做出判断和决策,协调和调动各种资源组织生产经营,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承认和接受科学技术工作人员从事的是复杂劳动,企业家的工作当然也是一种复杂劳动,自然应该获得相应的复杂劳动报酬。
(本文为作者滕泰在“民营经济理论创新研讨暨《中国民营经济论》新书发布会”上发言的摘要。作者滕泰系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海冰系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