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伟

生活开启“倍速”模式,超八成受访青年感觉心理速度加快、缺乏耐心

如今,开启“倍速”模式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日常,这会给个人带来哪些影响?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4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6.0%的受访青年认为“倍速生活”让自己做事效率提高,40.3%的受访青年表示学习能力增强,跟紧社会步伐。但也有81.4%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的心理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缺乏耐心了。

“‘倍速生活’下,原本让人放松的事情变得难以沉下心享受了”

在合肥读研的95后陈惠感觉自己近期“有点忙”,既要实习,又要写课程论文,还得准备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她感慨生活开了“倍速键”,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但她也感到这样挺充实,效率提高了。“之前事情不多时,总觉得能往后拖一拖,经常在截止日期前加班加点,现在要完成的事情多了,反而会督促自己做好规划,提前准备。”

在北京工作的95后秦思思觉得,现在整个社会的节奏都很快,而且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个人不得不加快自己的速度,跟上时代的节奏。

处于“倍速”状态会带来哪些影响?调查显示,46.0%的受访青年认为做事效率提高,完成度高;40.3%的受访青年表示学习能力增强,紧跟社会步伐;35.0%的受访青年认为会让自己视野开阔,谈资丰富,社交更自信了。

“‘倍速生活’下,原本让人放松的事情变得难以沉下心享受了。”南京的90后高升说,自己以前很喜欢看小众的文艺电影,从中能感受到情感流动和人文关怀,但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难看得下去这类电影了,要么快进,要么倍速。

调查中,38.5%的受访青年认为“倍速生活”让人没法享受过程和慢生活,30.7%的受访青年感觉会让自己更浅薄浮躁、审美能力退步,29.2%的受访青年表示容易产生焦虑和不安情绪。其他还有:浮光掠影,缺少真正的收获(27.8%),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25.9%),睡眠质量变差(18.0%),身体被“透支”,出现健康问题(14.2%)。

“最重要的是给个人心态带来的变化,即使不忙,也难以慢下来了。”高升说,以前下班后自己还能看会儿书,但现在别说读纸质书,电子书也处于闲置“吃灰”状态,想看某本书时会之一时间去视频网站搜“解读版”,几十分钟就能听完,但很快就忘了。

调查显示,在“倍速”模式下,81.4%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的心理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缺乏耐心了。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杰认为,“倍速”模式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效率的提高,但他也对此表示担忧,当“倍速”成为习惯,会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感受生活。“可能让人变得浅薄,行万里路但不一定能找到心灵栖息之所。”

超七成受访青年有信心做生活节奏的掌控者

“生活是需要规划的。”高升说,有时会有种“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什么”的感觉,不少时间浪费在了“无用功”上,而且容易把事情堆在一块,导致自己压力很大。他觉得,提前做计划很必要,把最近的事情安排好,比如哪天做家务,哪天见朋友等,“该忙的时候忙,该休息的时候休息,找到让自己舒服的节奏。”

秦思思觉得,越是处于快节奏时代,越要保持自己的节奏。“人就像弹簧一样,总处于紧绷的状态,容易出现身心健康问题,要想办法适时让自己放松。”

调查显示,73.1%的受访青年有信心做生活节奏的掌控者,其中,20.6%的受访青年表示非常有信心。进一步分析发现,95后受访者对此有信心的比例更高,为79.3%。

王杰认为,“倍速生活”对个人的闲暇时间提出了挑战。“原本个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但‘倍速生活’让人变得紧张、焦虑,高速运转乃至没有闲暇时间,或者在闲暇时间里仍奔波忙碌。”

王杰建议,通过学校教育和主流媒体的引导,帮助青年正确认识闲暇时间的意义,提高审美趣味,养成使用闲暇时间的良好习惯,提升闲暇时间质量,充实青年的精神生活。同时他认为,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审慎地使用闲暇时间,避免陷入消费主义陷阱,从快速、填鸭式的内容灌输中解脱出来,将闲暇时间用来实现个人发展和幸福生活。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5.9%,女性占54.1%;00后占16.3%,95后占36.3%,90后占31.1%,85后占16.3%;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4.0%,二线城市的占40.8%,三四线城市的占21.0%,县城或城镇的占3.7%,农村的占0.5%。

(应受访者要求,陈惠、秦思思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