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母女争吵的视频在 *** 热传。视频中,一个身穿校服的女生在路边向妈妈哭诉被打,反遭妈妈质问:为什么就你被打?女生听后彻底崩溃:" 我都说了我是无缘无故被打的,你还问!"

质问孩子“为什么就你被打”,这样的家长该补课了

视频下面,网友们对这位妈妈的气愤几乎要溢出屏幕:" 明明是霸凌者、欺凌者的错。"" 隔着屏幕都觉得窒息。" 确实,我们能想象到女生的委屈:明明自己被欺负了,最亲近的妈妈不但没有之一时间表示支持,反而还质问自己。

不过,短短的一小段影像,没有前因后果,我们无法了解事件的全貌,先不必急着用想象填满未知的空间。比如,女生到底遭遇了什么?是在校内被霸凌,还是在校外遇到了什么事?两人为什么在路边争吵,前后语境是什么样的?

倒不是为这位妈妈辩护,而是要对断章取义保持警惕,以及始终考虑到现实的复杂性。当然,无论如何,在孩子哭诉的时候还反问 " 为什么就你被打 ",是一种错误示范。因为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倾诉时,前提就是对此人的信任。尤其是孩子对家长,原本是全身心的信任,而家长的质问,则暗示了他 / 她的不信任。这在心理上,无疑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之所以说我们不必急着义愤填膺,是因为这个妈妈可能真的是对女儿有怀疑,也可能是慌乱之下的口不择言。家长也是普通人,会犯错误,也会不知所措。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摸索着前进的。

因此,如果说这段视频带给我们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当家长也不是光凭本能和直觉就可以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摸索。此前," 当孩子被欺负时家长该怎么办 " 已经多次成为热议话题。在一个节目中,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被问及:" 如果孩子被打,您支持他打回去吗?" 她毫不犹豫地表示:" 肯定会啊!" 一度引起剧烈争议。

由此可见," 当孩子被欺负时家长该怎么办 ",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当然,如果完整地了解李玫瑾教授的回答,可以发现她的重点不在于 " 打回去 ",而在于 " 支持 ",此处不再详述。而 " 支持孩子 " 正是目前教育界的主流态度:无论在孩子被欺凌的时候,还是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家长都要之一时间表示支持,这非常重要。

儿童心理学家肯尼斯 · 巴里斯研究发现,孩子的情绪发展中——也是他们获得成功人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父母是否严格或宽容,而是孩子内心是否确信,父母始终会给予他们关注、鼓励和支持。在孩子被欺凌这件事上,同样如此,无论家长最终怎样处理,最重要的是,首先表示对孩子的理解和安抚,让孩子知道 " 我始终跟你站在一起 "。然后,再考虑是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还是向老师求助,或者是报警等等。

无论如何,视频中家长的反应都令人遗憾,这样的家长确实该补一补家庭教育的 " 课 " 了。而网友的反馈也说明," 受害者有罪论 " 反复出现,已然让大家心生抵触;碰上不理解孩子的父母,旁人也只剩无奈。这样的认知令人欣慰,可以想象,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的家长,一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