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最长‘双 11 ’ " 于近日拉开帷幕,再掀消费热潮。然而,不少消费者投诉称,有的 " 双 11" 预售产品比直接购买更贵、预售结束后立刻降价," 尾款人 " 变 " 韭菜人 " 种种质疑给人们 " 买买买 " 的热情浇了一瓢凉水。

“尾款人”变“韭菜人”?“双11”诚信经营才能双赢

诚如网友所说," 凑满减、下定金,再定好闹钟提醒自己付尾款,结果一通操作下来还贵了几十块钱,又得再退款重新买 ",这种操作,毁掉了预售的意义,且十分 " 伤感情 "。

作为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 双 11" 的初衷是通过集中促销,吸引消费者下单,从而帮助商家提升销量;其花样繁多的玩法,也契合了现代人从消费中获取快乐、寻求满足的理念。这本应是商家和消费者的 " 双赢 "。" 双 11" 自 2009 年 " 诞生 ",至 2023 年交易额攀升至 11386 亿元,成效已经有目共睹,不仅极大地激活了居民消费的热情,同时也见证了 ***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加大。

但必须看到的是," 双 11" 成功的背后,是平台力挺、商家力促、全民参与,三者缺一不可。商家长期的信誉和积累才赢得了消费者信任,才有了二者相向而行互相成就。可一旦让利变成 " 套路 ",徒有口惠而实不至,就会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其真正的结果是 " 双输 "。表面看,个别商家耍小聪明赚到了快钱,但事实上消费者是有记忆的。商家不顾吃相 " 割韭菜 ",无异于杀鸡取卵、饮鸩止渴。商家信誉一再受损,吸引力必然一再降低。长此以往,电商行业耗费数年精心打造的 " 双 11" 品牌也必将受损。

保障良好的消费环境,鼓励大众的消费热情,需要更多 " 增温 " 的努力。

以监管 " 红线 " 守安全 " 底线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 双 11" *** 集中促销合规提示》,针对规范促销、广告内容审核、直播商品质量等八个方面进行着重提醒和要求。强调全链条优化促销规则,保障活动规范、透明;严禁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各方自觉对标,让规则成为 " 带电的高压线 ",才能让消费者在 " 双 11" 购物更放心,也更舒心。

值得点赞的是,针对目前消费者反映的预售猫腻等问题,有关平台已及时回应,建议用户退款,重新下单购买,并表示 " 平台在此向您表达真诚的歉意,一定会尽量完善各种功能 "。今年 " 双 11",不同平台支付与物流之间拆除 " 篱笆 " 互联互通,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便利。进一步当好电商 " 守门人 ",当好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 " 桥梁 ",平台还应拿出更多实用举措,督促商家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销策略,以提升消费者体验感、满意度。

自古 " 套路 " 行不远。诚信经营,不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成功的秘诀。真促销、真实惠,与消费者互利共赢," 双 11" 才能持续演绎消费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