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周叶斌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遗传学博士)
6月30日印尼举行的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上,中国运动员张志杰在赛场上突然晕倒,后不幸去世。这位年轻人的意外去世令人同情,目前流传出来的赛事视频,也让相关医疗救援过程是否合理成了舆论焦点。6月30日印尼举行的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上,中国运动员张志杰在赛场上突然晕倒,后不幸去世。这位年轻人的意外去世令人同情,目前流传出来的赛事视频,也让相关医疗救援过程是否合理成了舆论焦点。
很多人联想到2021年,欧洲杯小组赛丹麦球星埃里克森心脏骤停倒地,经抢救不仅转危为安,还出战了当下的2024欧洲杯。
过去几年有多起备受瞩目的运动员在赛事/运动中发生心脏骤停,经过及时抢救脱离生命危险的头条新闻级事件。埃里克森可能最为中国观众熟知。在美国,2023年1月橄榄球球星Damar Hamlin在全美黄金时段直播的赛事中心脏骤停。同年7月,著名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的儿子Bonny在南加州大学的常规训练中心脏骤停。这二人都完全康复,Bonny还在刚结束的NBA选秀中被湖人选中,不排除会成就NBA历史上首次上阵父子兵。
毫无疑问,这些转危为安的大团圆结局里,及时、正确的抢救扮演了关键角色。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成功的赛场急救,就有过度的期望值,特别是下极为极端的结论,比如断言“如果现场做了XX,结果就会不同”。
其一,目前张志杰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不能因为都是倒在赛场上,就认为是一回事(编者按:新华社消息,印度尼西亚羽毛球协会7月1日表示医院的治疗和检查显示张志杰因突发心脏骤停离世)。 即便是同样的心脏骤停,Bonny James与埃里克森可能是先天性心脏问题,而Damar Hamlin则是碰上了心震荡,commotio cordis,是心脏跳动的特定时间范围(20-40毫秒),心脏承受特定强度的外力导致心跳节律被打断。没有更明确的死因信息,我们不该下断言改变急救措施就一定会改变结果。
其二,心脏骤停即便是完善的急救,也不是必然100%成功。及时用准确的急救措施,如CPR,AED除颤,可以挽救不少生命,但心脏骤停本身的危险性与紧急性就决定了不会有100%的把握。前文提到的橄榄球运动员Damar Hamlin现已重回赛场,但根据一篇关于心震荡的综述,体育运动中出现的病例,尽管97%接受CPR,81%有除颤,死亡率仍高达66%。尽管这比非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心震荡88%死亡率(CPR与除颤比例仅分别为27%与17%)有改善,但还是很高的死亡率。
不过,我们可以质疑,也需要质疑的是张志杰晕倒在赛场后,整个急救的过程——而且这种质疑不是基于结果。不是因为运动员没救回来,我们质疑;而是不论抢救结果如何,最终属于赛事组织者责任的医疗急救过程,是否完善、合理。
从流传出来的现场视频看,张志杰倒地后,裁判在是否应该叫停比赛上似乎有一定犹豫,现场医疗人员过了40秒左右才入场,入场后并未做CPR或AED除颤而是将运动员抬离赛场。
目前很多人对没有立即做CPR和除颤有极大质疑。由于不确定张志杰当时是否出现心脏骤停,我们无法断言这种处理是否合适。但整个过程对比2021年埃里克森与2023年Damar Hamlin,至少明确存在行动缓慢的嫌疑。
埃里克森的情况网上有很多描述,不再赘述,Damar Hamlin的案例中,当时Hamlin倒在橄榄球场中场附近,队医与急救人员事发后不到10秒赶到其身边。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橄榄球场与足球场,要比羽毛球场大不少。
Hamlin倒地不到4分钟时,救护车已经开进球场,提供更多帮助。
相比之下,我们很难不质疑张志杰出事的现场,赛事组织者的应对是否及时、完善。更何况,相关视频实在令人很难不怀疑可能是心脏骤停,那样的话没有当场提供CPR等急救就更有问题。
这也带来我认为更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赛事组织者没能做出更好的应急反应?
对于普通民众,看到埃里克森、Hamlin、Bonny James能恢复健康,可能只是体育迷的另一个茶余饭后谈资。但是对于各项体育赛事的组织者来说,这些应该是宝贵的经验教训。
实际上Hamlin的救治及时,一个背景也是美国橄榄球联盟关注过埃里克森的急救。而在Hamlin的惊险抢救后,美国橄榄球联盟还尝试让意外情况下的急救能更完善。例如原本就有的赛事1小时前裁判、队医等关键人员开会确立各种流程,要再加上比赛前一个半小时让急救人员的碰头会,进一步协调流程、检查器械。
当然,不同赛事可调配的资源不同。即便是欧洲杯的一场小组赛,在中国的收视率大概率会高过很多羽毛球赛,更何况是亚洲青年赛事。这里没有说张志杰水平不好的意思,能参加这类国际比赛的运动员,必然是行业顶尖水平。只是不同赛事的关注度、商业运营确实有别。
钱多关注多的赛事如欧洲杯、美国职业橄榄球,也能配置更好的资源。像是多辆救护车随时待命之类,对它们来说或许轻而易举,对其它比赛来说可能是天方夜谭。更不必说运动中出现意外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景,乃至业余老百姓玩玩也不是没有遇上突 *** 况的可能。但是在那些万众瞩目的赛事中,积累下来的突然情况处理的经验教训,至少有一些应该是可以被广泛借鉴。
像Hamlin的赛场意外后,不仅是美国职业橄榄球的球队更加注重心脏骤停后的急救培训,大学等也有加强。一些大学不再是只要求教练做急救培训,对体育运动员也开始提供类似培训。这是在这些不幸的赛场意外后,我们希望能出现的“外溢”效果。而不是3年前网上热议埃里克森救援及时,3年后热议为什么没做到当年埃里克森发生意外时的救助。
这些严重健康意外在赛事发生概率极低,更需要赛事组织者有完善的预案。不少人质疑队医不专业,但一般职业体育的“队医”本身专业是什么?不少可能是骨科,未必是急救,更不太可能是心脏专科。像不差钱的美国职业橄榄球球队,主队会有三个骨科手术专科医生,两个内科在场边,神经外科,眼科,牙科,麻醉科则是保证随叫随到。
这么完善的医疗团队,最适合什么情况?比如有运动员ACL撕裂了,骨折了,脑震荡了,都很符合他们的专业。这些也是赛场上最可能出现的。但是,这是专门应对有人突然心脏病突发,心脏骤停吗?在一个都是极为健康的二三十岁的人的地方,哪个队医会琢磨今天发生心脏骤停我该怎么抢救病人?
这也是为什么赛事组织者要有完善的预案,需要事前告知从裁判到教练到辅助医疗人员,如果发生意外,我们会怎么做,需要你们各自做什么。大部分时候,这些预案不会用上,可在极少数情况下,有预案在赛前稍加提醒,区别可能就是生死一线。
而张志杰不幸发生意外的赛场,赛事组织者的预案、管理,或许比当时某个人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更需要检查。
其实应对赛场意外,不仅是在场医疗团队的问题。张志杰发生意外后,我们看到了整个过程的视频,这虽然对我们了解事情经过很有帮助。可这些视频似乎是电视转播的直录,此类严重意外是否应该在电视上播出呢?
现在欧洲杯美洲杯都在进行,很快还有奥运会。如今大型赛事转播一个基本原则是遇到严重受伤、意外,镜头要立刻移开。这不仅是考虑观众看了可能会不适,像张志杰倒地的画面不断传播扩散,他的家人、朋友、队友会是什么感受?
当年埃里克森发生心脏骤停后,BBC的转播信号从其显然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队友到现场观赛的焦虑万分的家人,拍来拍去十多分钟才转到演播室,被广泛批评。而电视转播的镜头,大概不归赛事主办方管。
(文章首发于作者个人微信公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界面新闻获授权刊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