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方卓然
9月26日,界面新闻获悉,为进一步推动新型工业化,上海市徐汇区在2024年上半年的机构改革过程中,组建了区新型工业化推进办公室,这也是目前全国首个“新工办”。
虽然处于上海中心城区,但徐汇区在工业领域优势明显。
徐汇区经委(区新型工业化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庄子希透露,近五年来,徐汇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23亿元,位居上海中心城区之一位,制造业已初现回流趋势;工业门类齐全,涵盖工艺精品(如老凤祥)、电子信息(如:捷普科技)、集成电路(如:先进半导体、贝岭)、化学化工(如:液化空气)、生物医药(如复宏汉霖)等行业。
同时,徐汇区还提出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四个“千亿级”产业外,重点围绕高端制造业,打造新的第五个“千亿级”产业。
据其介绍,新工办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先导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底层技术、具身智能、智能终端等重点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推动“工业上楼”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集群。
庄子希表示,推动工业转型,让先进制造业安家落户,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是能够为企业提供适合的工业载体。
从工业用地看,徐汇区虽位于中心城区,但拥有成片工业用地资源,存量工业用地及仓储用地约318公顷,主要分布在国家级的漕河泾开发区区域,特别是仍保有成片工业用地约130公顷,具备有别于郊区工业园和其他中心城区的独特区位优势。
不过随着产业升级,工业载体也面临许多挑战。
以漕河泾开发区为例,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已经在推动“工业上楼”,但随着产业的升级换代,早年建造的工业载体也出现了一些短板。
漕河泾开发区徐汇事业部总经理周羽介绍说,“譬如部分企业虽然办公、研发、测试等环节在开发区,但因没有合适的生产载体,部分产线已外迁;也有的企业虽有产线,但因载体不融合,产线与办公研发分散、没有集中。”
随着更多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诞生,办公、制造一体的载体需求更加突出。
生物医药与器械、检验检测、精密仪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对载体的功能需求涵盖了研发、检测、组装、生产等多方面。
这类企业对楼宇的承重、层高、震动、柱间距、电容量、垂直运输动线、气体排放、污水处理、燃气等硬件条件,以及租金都有相对固定的需求。
通过存量更新和产业上楼,可以打造新型空间,适配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区域内产业链完整闭环,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
目前,徐汇正加快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再开发,完善“工业上楼”常态化工作机制,向集约要空间,加速吸引上下游制造业回归和产业集聚发展。
“由于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同,所以我们在推进‘工业上楼’过程中也是‘一企一策’,根据不同情况制订解决方案。”庄子希介绍说,目前徐汇区主要通过三种路径在推进“工业上楼”。
如果企业自身拥有厂房,并符合工业上楼条件的,我们会鼓励企业自行厂房改造;
如果企业自身对于投入厂房改造意愿不大的,我们也会推荐合作方一起投入改造,譬如漕河泾开发区与区内企业合作的工业上楼项目便属于此类;
“除此之外,我们希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上下游集聚,比如将研发机构的用地和孵化企业的制造生产混合。”庄子希说,“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工业上楼建成一批高标准、高品质,同时租金相对更有吸引力的工业载体给在地企业,帮助制造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
通过工业上楼满足制造业用地需求“应保尽保”,目前工业上楼项目在徐汇区已经开始启动并有了阶段性成果。
位于漕溪路270号的老凤祥总部最快将于10月底启动改造程序,通过拆落地改建,成为地上地下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智造空间”,集设计、生产、展示于一体,助力这一有着176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实现产业链数字化全覆盖。
创立于1848年的老凤祥,目前已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拥有近60家成员企业的上市公司。
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姚育红介绍说,目前老凤祥已经形成从源头采购到设计生产、销售等较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随着时代进步,老凤祥开启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并陆续在广东、海南等地建设了加工基地。
但老凤祥总部大楼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无论是总部大楼外形还是内部结构,都与品牌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不符。
2023年10月,上海市 *** 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若干措施》,徐汇区随即陆续出台了“智造空间”的一系列鼓励支持和扶持政策。
与此同时,徐汇区现有存量工业用地及仓储用地约318公顷,漕河泾开发区是其中的主力军。区内还保有约130公顷成片工业用地,拥有上海中心城区难得的成片工业用地。占地面积仅1公顷的老凤祥总部,就是难得的市中心生产用地。
为此,徐汇区积极支持老凤祥探索“工业上楼”,目前企业总部内人员及物资正陆续搬迁。预计4-5年后,这里将落成一栋全新的老凤祥大楼。
作为中心城区之一个工业上楼标杆,老凤祥项目获评中心城区首个智造空间优质项目,打造成为时尚消费品制造业新标杆。
不过,“工业上楼”并非简单将扁平化的厂房变为“垂直工厂”。在物理空间改变之外,真正的内核和“灵魂”,是企业运营的数字化、立体化。
据介绍,目前老凤祥正打造云端制造协同平台,以大数据驱动制造。
我们的产业链比较长,需要从制造端到销售端全方位提升数字化运营和智能制造能力,一个智慧程度更高的“总部大脑”,对老凤祥实践“快产、快消、快补”的经营模式有着关键作用。
除了老凤祥项目,庄子希透露,徐汇区新工办还在研究推进中心城区之一个外资企业工业用地上楼、以及中心城区之一个科研工业混合产业综合用地(M0)等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助推实体经济稳进提质。
“近年来,工业发展已经从依赖土地等传统要素转向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数字创新等新兴要素,为此中心城区也具备了探索发展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可能性。”庄子希介绍说。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2023年,上海市有205个项目申报市级智造空间,确定工业上楼项目115个,建筑面积1019万平方米,遴选市级优质项目97个,给予市级财政奖励资金10亿元。
其中,首批项目容积率整体突破2.0,制造业企业自建垂直工厂数量占比超过60%,存量更新项目建筑面积占比接近50%。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2月起,市级优质项目申报平台常态化开放,第二批全市共有超过150个项目进行申报,遴选出58个市级优质项目。项目产业类型与各区承载的重点特色产业细分赛道基本一致,产业核心竞争力凸显,平均容积率和亩均产出目标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形成突破。“目前,上海正在审核认定第三批优质项目。”
发表评论
2024-10-17 11:02:27回复
2024-10-17 11:05:2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