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北京,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接受中新社采访。图片来源:CFP

姚洋:中国车企要适应逆全球化形势,专注提升自身实力

记者 王珍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周三在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相比欧美车企,中国车企拥有30%-50%的成本优势,这使得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具有显著的竞争力。以欧洲为例,加征关税对中国车企的影响相对有限。

他表示,中国车企在应对国际“围剿”时,不必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都过于敏感,而应专注于提升自身实力,抓住全球电动化趋势带来的机遇。

“他们征关税很正常,人家要保护自己的产业……中国就要适应现在这种逆全球化的形势。”姚洋说,“中国的电动汽车优势是巨大的,在这么巨大的优势下面,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姚洋预测,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将实现20-30%的增长。

姚洋指出,欧洲受到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此外,南美洲、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也将成为中国车企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方向。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从17.4%到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关税。加上现有的10%的关税,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更高48.1%的税额。欧盟27个成员国的贸易部长将在11月2日前就此进行表决,届时可能决定征收为期5年的最终关税。

周三上午,参加另一场论坛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国外市场之所以对中国的电动汽车感到惊异甚至恐慌,是因为目前贸易和投资还没有结合在一起。他建议中国新能源车企尝试在欧洲投资,通过投资当地市场,中国企业也可以进入本地产业链,扩大全球化进程。

万钢还说,中国已实现经济全球化,搞贸易壁垒是不被认同的。尽管目前存在一些地缘政治的影响,但从 *** 的角度看,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双方应好好进行磋商。他还强调,“中国发展汽车产业并不是为了与其他国家竞争,而是为了满足国内群众的需求,让汽车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提升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