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伍麦叶的熏笼精
文明史观察者
对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中文网上有夸有贬。然而须知,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对那一场开幕式上的很多信息并不敏感。而在同一个世界,生活着以亿为单位的基督教徒,对他们来说,是在屏幕上看到了最害怕的 " 噩梦 ",所谓怕什么来什么,这让他们既愤怒又恐惧。
特别是开幕式上那一幕由变装皇后、跨性别舞者模仿《最后的晚餐》的表演,引发世界各地宗教保守派不满。对此,巴黎奥组委在 28 日作出了回应。
巴黎奥运会发言人安娜 · 德康在国际奥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很明显,我们从未想过要对任何宗教团体表示不敬。相反 我们确实试图庆祝社区宽容。"" 从我们分享的民意调查结果来看,我们相信这一愿望已经实现 "," 如果有人感到任何冒犯,我们真的很抱歉。"
但这个回应恐怕难以平复保守人士的批评。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夜幕下埃菲尔铁塔展示五环图案 IC Photo
惊见索多玛
观看同一场仪式时,我们很难同步基督教徒的感受。比如充满争议的 " 三人行 " 段落,还有那位长胡子而穿超短裙、在地上爬行的妖艳歌手等等,在我们,只是一小撮披着精英外皮的宵小们推销的什么 " 多元 "。那场开幕式就像二十年来的每一次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以及每一场现代艺术展一样,都不过是庸人的狂欢节,是一群霍比特人抢到了西方社会的话语权而已。
巴黎奥运开幕式表演截图
然而,亚伯拉罕三教——犹太教、基督教、 *** 教——的信徒们却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那就是索多玛的现实化。《旧约圣经》和《古兰经》都记载了索多玛的事迹,那是一座古代的城邦,城中居民放荡 *** ,公然热衷 " 多元化 " 的 *** 和 *** ,闹得响动太大,引起了上帝的注意,上帝就赐了个天打雷劈,将其彻底摧毁。
所以,对于虔诚的基督徒来说,那场开幕式带来双重惊吓:
之一重是看到罪孽的索多玛公然现世,出现在当前的世界上;
第二重则为,一旦索多玛现世,那么就意味着人类堕落至极,且没有悔过能力,上帝的终极惩罚将随之而至。
假设一位从小由父母教导虔诚信教的小姑娘或者一辈子奉主的老人,看到荧屏上的这等信息,光惊吓就足够让她或他魂不守舍了。那位信徒会反复琢磨两个问题:人类造了什么孽,以致出现了索多玛?那场开幕式是否意味着,上帝的雷霆之怒快要降临了?
至于所谓 " 戏仿《最后的晚餐》" 段落,则对基督教徒是不可容忍的亵渎了。那一段落猥亵了达 · 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让我这个前美术生——额,是前美术史生(还是没落榜的)——都愤怒不已。达 · 芬奇的那面壁画如同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庭天顶画一样,是用色彩与形象达到了思想的境界,胜过万千文字。美,特别是有思想的美,是不容亵渎的。
达 · 芬奇的不朽名作《最后的晚餐》
可是,对基督徒来说,事情可不是什么富有思想的美遭到亵渎那么简单。对他们而言,基督最后的晚餐,类似佛陀之一次说法、佛陀涅槃,是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关键事件。那一顿晚餐既朴素又悲怆,由神意照亮,启迪世世代代的后人思考关于牺牲、奉献、意志、坚信、宽恕以及背叛等等意义。
更何况,十二位门徒除犹大之外都各有各的功业,如圣徒彼得,被誉为基督教的基石(彼得就是 " 磐石 " 之义),由后世追加为之一代教皇,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就建立在传说中他的安葬之处,该教堂也是历代教皇的葬所,是亿万天主教徒的圣地之一。而且,圣彼得殉道之后升入天堂,负责掌管天堂大门的钥匙,信徒死后来到天堂门前,升天堂还是下地狱全凭他一句话。再如门徒约翰,是《约翰福音》的作者,在诸门徒中最为年少,于是成为永远的青春少年,象征着基督教不朽的纯洁。
十七世纪荷兰画家约尔丹斯的《四使徒》,中央的白衣少年即为约翰
结果一场开幕式把那些神圣的形象置换成一堆艳俗的魑魅魍魉,对信徒来说,不啻走在大街上莫名其妙兜头泼来一桶粪水,说不尽的恶心和恼怒。
开幕式中被视为 " 戏仿 "《最后的晚餐》的表演
惊见天启骑士
最让我体会到文化差异的,是对 " 马踏塞纳 " 在理解上的不同。那是我最欣赏的一环,一位女骑士,银装白马,踏着塞纳河的微波飞驰,很多观众都同我一样,将那场景理解成象征圣女贞德的精神不灭,依旧在法兰西的山河间驰骋。
开幕式中骑着银色骏马身披奥运五环旗驰骋在塞纳河上的女骑士
没想到,基督教徒却把那个形象认成了死亡骑士!在西方文化里,预言末日的《启示录》深入人心,该篇为《圣经》的最后一章,讲述 " 世界末日 " 和 " 最终的审判 "。其中出现 " 天启四骑士 ",即四位神秘的形象骑着不同颜色的马匹,随着上帝的 " 羔羊 " 依次揭开封印,他们先后冲到人间。
之一位骑士骑着白马,象征神意从天而降,而第四位骑士骑着 " 苍白色 " 的马,他的名字就叫 " 死亡 "。死亡骑士一旦降临,便会发生战争、饥荒、瘟疫及各种灾祸,人类会死掉四分之一。不知为什么,大量信教的观众都把开幕式上骑白马的形象联想成死亡骑士,因此觉得极度不祥,又愤怒又恐慌。
十五——十六世纪德国杰出画家丢勒的木刻版画《四骑士》
实际上,不管是联想到之一位骑白马的骑士,还是联想到第四位死亡骑士,都会促使信徒心头浮起自幼熟悉的《启示录》内容,其中很多比喻都很容易地与现实对上号,如 " 巴比伦大城 " 的喻象:
" 她成了鬼魔的住处、各样污鬼的监狱和一切可憎的不洁鸟兽的牢笼!因为列国都被她荒淫的烈酒灌醉了。地上的君王曾经与她通奸,地上的商人也因她穷奢极侈的生活而发了财。"
所以,在保守的信徒眼里,那几个小时内看到的不是文艺小清新心中松弛浪漫的花都,而是 " 巴比伦大城 ",那座 " 大城 " 的居民是如此得意洋洋,无法无天。结果,在一部分信徒当中兴起了阴谋论,竟认为整场开幕式都是 " 撒旦的仪式 ",承办开幕式的人员全都受了魔鬼的诱惑,为撒旦效力,在全世界面前宣扬撒旦的教义,把开幕式变成了撒旦崇拜的典礼。
与奥运精神背道而驰
作为局外人,我们该怎样看待基督徒们的愤怒?又该如何看待开幕式筹办者们的自我包装?
对我们这些千千万万怀有基本人伦道德的观众来说,开幕式最恶劣的一点在于,借助一些貌似更先进的观念,实质上是在推销低级趣味。
当然,马上就会有人狡辩,甚至反咬一口——你反对,说明你虚伪,人家法国艺术家就是敢把人性的本质坦率地展示出来!好吧,我同意,艺术家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但是,奥运会有明确主题,而奥运会的主题与低级趣味丝毫没有关系。开幕式展示的一些无聊的感官 *** 画面,与奥运会主题背道而驰,用低级趣味亵渎了高尚。
在社交媒体上,有人截了玛丽王后断头的表演片段,认为这是 " 全球主义者毫不掩藏地搞撒旦崇拜 ",这条帖子的阅读已超过 800 万
其中最恶劣的就是那个蓝色的裸体酒神,当他一再唱 " 很简单我们就是完全 *** 的 ",我都怀疑自己的听力,以为是困糊涂了。全世界的直播解说人同观众一样为之困惑不解,事后奥委会还给出了解释,说明那个形象是古希腊酒神,该节目的用意是呼唤和平。一提酒神,自然就涉及到尼采著名的 "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 的高深理论,似乎足以把我们小老百姓给镇唬住了。
据说," 阿波罗(日神)原则讲求实事求是、理性和秩序,狄奥尼索斯(酒神)原则与狂热、过度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 如此说来,太阳神阿波罗才与奥运精神接轨,而酒神是与奥运精神相抵牾的。
最美的阿波罗像——《观景殿的阿波罗》局部(现藏梵蒂冈博物馆)
要点明的是,在西方文化中,古希腊的酒神是饮酒乱性的代表,因此一向也是 *** 的神,还是道德败坏、厚颜 *** 的神。如此的形象出现在西方戏剧节的开幕式上是没问题的,但不应该出现在体育盛典上。
西班牙巨匠委拉斯凯兹绘于 1623 年的《酒神巴库斯》
更恶劣的是,扮演酒神的演员唯一的兴趣就是表达低级恶趣味,用猥琐的表情看着镜头。导演还把他安排在一只西式大餐盘里,在他身周围堆满瓜果与花朵,让罩盖升起之后,露出这么个家伙。如此的创意 " 歌颂 " 了三项恶习——暴饮暴食即饕餮,滥饮无度,以及纵欲。随后,演员用一种 *** 的得意大唱 " 很简单我们就是完全 *** 的 ",公然宣称人类只有最原始的欲望。这传达的是最没出息的人性观。
如此的人性观,与奥运会提倡的精神是彻底背道而驰的!奥运提出 "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恰恰是承认人性并不完美,应该积极加以提升,让个人、集体与社会不断进步。而蓝酒神的言行举止恰恰是在诋毁奥运会提倡的努力精神。
蓝酒神环节非常具有代表性,揭示了这届开幕式的真实精神内核。不管主办方用多少时新理论给自己贴金,整场开幕式展示的根本不是人与人之间更为包容与和谐的关系,也不是歌颂爱,而仅仅是在鼓吹堕落。
出现在开幕式中的蓝色酒神
这一点还在另一处场景得到表现,即图书馆内出现的九本书。热心网友将它们一一核对出来,其中如《危险的关系》《俊友》确实是优秀的杰作,但内容都是关于道德堕落的 *** 与人性的黑暗。此外还有《肉体的恶魔》《性与谎言》《简单的 *** 》等,看书名就知道内容肯定不简单。以致网友们感叹,伏尔泰、雨果的作品不香吗?在为体育而设的盛典上,鼓吹放荡和混乱的淫欲,是不是很怪异?
对任何有人文情怀的人来说,把卧在一只巨型大餐盘里的酒神置于 " 戏仿《最后晚餐》" 的人群前,也特别令人不适。如前所说,那顿晚餐充满悲剧性,质朴里带着凝重,竟然有人用表现饕餮、纵酒与淫欲的设置挡在戏仿场面的前面,这种 " 牡丹花前晒裤头 " 式的行为岂能容忍?!也难怪会有虔诚的信徒疑心,开幕式是在搞什么魔鬼的仪式,通过那些猥琐行为施加某种法术。
据说,一些基督教组织反应激烈,认为这场开幕式是向全世界的基督徒宣战。我们当然不会相信那种看法,但多少有点理解他们的心情。
另外,可以试想很多信徒的处境。在纽约的时候,有朋友带我去观看哈莱姆区一家教堂的周日礼拜活动,让我触动的是,教堂的大屏幕上反复出现一句简单的提示:" 做有人性的人(be human)。" 在世界各处都有像哈莱姆一样的情况,全球化、" 看不见的手 " 等等抛弃了无数的底层人群,但他们仍然试图借助信仰避免沉沦,做有人性的人。
可能会有朋友问,那么 *** 世界是什么反应?自然和犹太教徒一样看笑话啦。真正保守的家庭根本就不会看开幕式转播,开明的家庭看直播时很快就发现风头不对,自然也就不会再接着看了。实际上,对他们来说,开幕式的内容是如此 " 邪性 ",以致主流媒体根本不肯加以讨论。同时,各个国家都积极派运动员参赛,展示融入现代社会的愿望,因此目前普遍情绪稳定,大媒体都是相关的正面报道。
《 *** 新闻报》所登载的沙特运动员在开幕式期间的照片
《 *** 新闻报》在 27 日的报道里发表了一位 20 岁的巴勒斯坦拳击选手阿布 · 萨尔的话:" 我去参加奥运会,不仅为了我自己,也是为全体巴勒斯坦人。我要向世界展示,我为了尊严而战,为了保住我的身份而战。" 报道随后说:" 从北非贯穿中东直到海湾,参加 2024 年巴黎奥运会的 *** 运动员们都会体现出同样的情感。"
顾拜旦提倡奥运会,得到了人类同胞们的响应,那是因为奥运精神有打动同胞的能量,只可惜今天的法国人已经忘了顾拜旦的初衷。
发表评论
2024-09-20 16:22:10回复
2024-09-20 16:25: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