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的最后一个月,公司 *** 计划还在持续进行,招的是视频与文案。
但让我诧异的是,摊在面前的 3 份简历,竟然全部来自地产相关专业。
一份是个 00 后,设计院工作不到一年;一份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对口,之前在上海给地产公司做 *** ;最后一份正儿八经的建筑硕士,待过 2 家 TOP 级房企和 1 家代建,更高职称做到设计经理。
公司 HR 说可以 " 三选一 "。
我有点懵了。不仅因为这次 *** 目的其实是内容创作,意味着这三位面试者都在面临转行,更重要他们的专业是,建筑、风景园林、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这些曾经跟随房地产高速向上的行业,哪一个没有经历过高光时刻,所以为什么不继续找个自己更有经验的地产设计工作。
但他们对我说,现在建筑生的就业环境几乎就是惨淡来形容。这才是绝望的地方,不是不知道转行的不容易,也不是不知道专业对口的工作更适合,但现实是根本不给面试机会, *** 软件惯用的就是已读不回,要么最后接受领着白菜的钱做着牛马的活。
以及:
就连风景园林整个专业都是可以直接 撤销的。
关于这个悲伤的话题,他们陆陆续续的说着,我也陆陆续续的听着,并且记录了一些他们的只言片语,或许也是不少当下地产专业毕业生们的内心心境。
但更感慨的还是藏在故事里那些无奈与心酸,让我切实感受到,有时候行业兴衰,是从大学专业开始变化。
一
小花应该是所有面试者中硬件更好的。
建筑学硕士的学历更高,6 年的工作经历够资深,至今有过 3 家房企的从业经验,并且都是叫得上名号的 TOP 级房企。
换言之,小花是抓住过地产红利尾巴的人,所以谈及自己曾经的地产生涯,小花的语调明显高昂了些。
大概在 2018 年,建筑出身的小花很顺利入职杭州一家房企,做建筑设计管理,同时牵头推进景观、室内软硬装、机电等专业设计。
关于那时她对行业的感知,小花给我分享了一些细节。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 2019 年年底,公司给每位员工群发了一条消息:今年公司销售额突破 2000 亿!
2000 亿很多么?起初作为毕业生的小花没太大概念。
我大致查了下,整个 2019 年地产实现这个标准的房企,全国有 15 家,排名之一的碧桂园销售额是 7715.3 亿。
看起来似乎不太难,但如果各位对比下今年的地产榜单,截止 2024 年 1~11 月销售额超 2000 亿元的房企,仅剩 4 家,站在之一位的保利发展:3080.0 亿
一切不过辗转 5 年。
行业就是这样,当你还在揣测试探的时候,答案早就被刻在白纸黑字上。
说到这小花有点唏嘘," 当时我还为公司的业绩高兴呢,干活也有盼头,可惜后来这样的信息我再也没收到过 "。
还记得入职之一年,小花年收入就达到 28 万,甚至在进入公司不到 5 个月,因为项目的热销,自己的银行卡突然多了 4 万块,公司很大气的说是奖金。
才工作的毕业生哪见过这么多钱。包括在职级上,在公司建筑设计管理分为专员、主管、副经理、经理,而凭借努力小花做到了最后一岗,设计经理。
一切都那么顺风顺水,也愈发坚定入对了行。直到,当公司不拿地了
以前是三年三个项目,一年一个的频次。但 2022 年小花所在的房企一整年都没有拿地,唯一拿地还是去年一块商住混合用地,同事们也在讨论哪家房企又在裁员。这让每天都会跑工地的小花感到明显的危机感,跑完这个工地,自己下一个还能去哪里。
但真正令人后背发凉的,还是有一次公司聚餐玩报菜名的游戏,只不过报菜名换成了每个人说一家暴雷房企。
恒大、华夏幸福、蓝光、宝能、正荣、祥生、金科
名字一个一个从大家的嘴里蹦出来。小花彻底吃不下饭了,作为设计岗平时一心都扑在项目上,其实不太会去留意外界变化,但饭桌上无意间的小游戏却突然给了小花当头一棒。
原来不知不觉暴雷的地产公司竟然这么多了,如果裁员降薪还可以安慰自己只是因为公司变动的个例。
但如果整个行业都在下行该怎么办。
二
被这个问题困扰的不止小花一个。
阿洋的专业是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用阿洋的原话就是管道、给排水、合同法、房地产法规、金融都学,就差学炒股了。
上的是培养项目总的课,干的是 *** 公司策划叫甲方爸爸的活。所以曾经干着地产 *** 的阿洋告诉我,当房企不拿地了,对于链条下游的乙方公司会面临更加致命的打击,因为,没项目 = 没回款。
这里阿洋先简单跟我介绍了下,一般地产 *** 公司是怎么服务甲方的。
一种是策划,负责帮助甲方更好地对接广告公司、或者做项目策划方案,类似阿洋这种,更多是辅助职能。
另一种更主要的是销售,就是我们常见的置业顾问。
所以如果开发商没项目没有现金回流,压力不会消失,但会转接给 *** 公司。
阿洋给我举了个例子,是曾经帮甲方对接的某家广告公司的真实现状。
原来甲方给广告公司的服务费在 38.5 万~50 万,但由于甲方也在缩编,对外投放的广告费、活动费都在降低,而当你发现外面其他广告同行也是如此,压价的结果最终是妥协。
这个数字现在变成了 20 万~38 万,近乎腰斩。但还没完,项目 2022 年 11 月启动,一直到第二年 8 月甚至项目都卖完了,期间这家广告公司没有收到过一笔回款。
那后来呢," 后来广告公司 *** 了 "。
阿洋苦笑了下," 以前我同情离开的人,没想到更惨的是我们这些留下的 "。
因为越来越多项目开始续销了,于是甲方有了新要求,2 个月必须开盘。
也是那时候阿洋才知道什么叫做地产的抢时间。
做方案策划可以前置到设计都没进场就开始,样板间也可以随意找个写字楼搞个异地样板间。
而对于服务于甲方的 *** 策划,阿洋给我看了下还留在自己电脑里数不清的方案报告,细枝末节到欢迎词、会议纪要。9 月 4 日、9 月 10 日、9 月 20 日、9 月 24 日 几天就得完成一个报告。
" 实在太累了,那个时候每周只给我 1 天休息,准确来说即使休息也是身边随时要带着电脑 "。
但更累的是,这样的日子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上一个项目没卖好,只好拿下一个项目尽快开盘实现现金流,如果下一个也卖不好呢。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有一天阿洋抽空请了个假去做体检。
三
那离开,或者有没有试着转行呢。
其实这件事小花已经尝试过两次了,只是和那些网上裸辞后轻松转行互联网、自媒体分分钟走上人生巅峰不同。
地产人的转行,似乎要局限的多。
房企不拿地了,小花更先试着去做地产代建。好不容易挤进上海一家专做代建的地产公司,结果才入职 1 个月公司找小花谈话,今年原计划 5 个项目解约 3 个,也得缩编。
代建不行,转行地产媒体呢。
至少曾经身为甲方设计经理,写地产项目报告也还算和原职业挂钩,虽然只是基层一个小小的报告文案。
但好歹也还有工作,只是:
" 我看你上一家也是在机构写地产报,怎么不做了 "。
" 那天公司团队开个会,轻飘飘说了一句,就砍掉了我一半的工资 "。
更让小花不理解的是,剩下的另一半薪资也早被算得明明白白。
公司开始实行新的工资构成制度,原本谈好的薪资变成了三分之二定薪➕三分之一奖金,再后来奖金也没了,改成按照报告拿提成。
理由是:地产没项目了,地产媒体自然也不用写那么多报告。
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原点。每一次自己鼓足勇气的尝试,换来的都是一盆盆冷水持续的泼。
今天坐在我面前的小花,建筑硕士,拥有 6 年甲方工作经验。
但每个月的发薪日,都会被那对比自己 6 年前,少了一半的工资刺痛。
四
听到这里我有点心酸,有点不敢置信,也有点感同身受。
作为地产行业的内容创作者,我们分析过各个房企的排名销售额,有的崛起有的落寞,却很难看见这些数字背后,是真实在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地产人。
最近偶然看见这样一份数据,是关于历年地产从业人员的人数。
来源:《2024 年统计年鉴》。
2005 年,151.6 万人。
2015 年,273.9 万人。
2019 年,来到顶峰 293.7 万人,之后开始首次下滑,最新的 2023 年,200.2 万人。
也就是说,近五年离开了大概 90 万人。
尤其是 2022 年~2023 年,仅仅一年时间,地产行业就有 44 万人离开。
这些数字就仿佛一部地产的编年史,背后代表的是不同时期房地产这条产业链相关的每一个人。
无论甲方还是乙方,曾经浩浩荡荡的地产发展创造了大量的人才岗位,他们光鲜体面,也象征着高职位高薪水。而对于建筑、土木工程、风景园林这样的热门工科。这些专业一个很好的就业方向正是地产,那些年谁要是接到地产的 offer,跟接了圣旨一样。
甚至还有一个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称谓:地产管培生。
而现在这个称呼,我已经很久没听见过了。反倒是大量地产行业人才的外溢。
最后我送走了几位面试者,也终于知道 HR 让我 3 选 1 的意思其实是:人才供应过剩。
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发生着,行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规律,但是关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未来的道路,可能真的要靠自己,一个一个脚印走下去。
对了,其实最后我留下了一个人,因为她告诉我:
从她的眼中我看到对房子的热情。
确实,这个行业离开了很多人,但总有人还愿意继续从事着地产相关的工作,靠着它赚钱吃饭。也因为,还热爱着行业本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