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实施意见亮相,强调发展增量市场

界面新闻记者 | 苗艺伟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8月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 *** 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着力发展再保险增量市场,强化再保险供给能力,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机制,有效发挥再保险分散保险风险的功能作用,建设现代再保险市场体系,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中心。

具体来看,《意见》表示,之一,加大政策支持,引导构建机构集聚中心,支持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专营再保险业务的保险、再保险、保险经纪法人或分支机构,允许境内再保险公司、外国再保险公司分公司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对在临港新片区设立的经营再保险业务的保险、再保险、保险经纪法人或分支机构,按规定给予开办、增资等方面奖励扶持政策等。

第二,将推动统一登记,促进再保险信息集成。推动境内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在登记交易中心进行再保险交易信息登记,按照“必要、最小、可操作”原则,登记再保险合同、账单、赔付等信息,逐步实现再保险信息集成,打造再保险数据集中和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再保险统一登记服务体系。

第三,稳步拓展交易,逐步形成业务交易中心,稳妥有序发展再保险市场,以拓展增量再保险业务为重点,按照“风险可控、稳健运营”原则,在登记交易中心稳步探索“线上+线下”交易,逐步实现再保险业务集中交易。按照“全场景覆盖、分阶段支持、递进式奖励”原则,根据再保险业务规模,视业务的登记、交易、清结算等线上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支持。突出本币优先原则,助力保险机构在跨境再保险业务中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支持银行依托上海保交所平台,为真实、合规的再保险业务提供跨境资金结算便利。

第四,服务重点领域,加快建设风险管理中心,聚焦“走出去”、航空航天、绿色航运、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在临港新片区探索保险共同体等风险分散机制,提升再保险综合保障能力。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设立每年不低于30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提升重点领域再保险有效供给能力。完善国际再保险会议机制,支持国际金融组织等落户上海,研究探索成立上海再保险人协会。

此外,《意见》还要求建立行业标准,强化数据安全管理,落实跨境再保险保费统计发布规则;压实上海保交所是登记交易中心运营管理的之一责任人,要探索建立信用评级制度,优化资信服务,着力提升再保险市场交易效率和信息化水平等。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自2023年陆家嘴论坛以来,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按下了“加速键”,围绕打造统一开放、规则完善、规范高效的现代化再保险交易市场建设,实现了战略定位、发展路径、载体建设、规则体系、交易系统、审批流程等一系列重大突破。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建设启动至今已满一年。多家机构与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实现系统对接,并完成多笔交易,分别为:

2023年10月,阳光财险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成功出具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首单业务。

2023年11月,安盛天平完成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首单国际分入合约业务。

2024年1月12日,太平财险完成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临分业务登记对接工作,并登记国际临分分入保、批单32286单,分入保费约2.55亿元人民币,成为平台首家完成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国际分入临分业务全面登记的机构。

2024年4月3日,中国大地保险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与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顺利对接,成功完成中国大地保险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在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的首单业务登记。该业务为中国电力电网企业和海外当地电力公司共同投资的大型电力项目。

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与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成功对接,并完成在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的首单业务登记。该业务为国内能源集团和海外当地能源集团共同投资的大型电力项目。

2024年4月28日,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在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完成首笔分入业务交易,是首家在平台实现跨境交易的中资保险公司。该笔交易是平安产险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号召的重要体现,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保险支持。

2024年6月13日,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在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与合作伙伴Marsh共同完成了首笔临时分入业务线上交易。太保产险将充分利用登记交易中心的资源 *** 优势,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走出去”企业提供稳定的承保能力支持及高质量的风险减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