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7日,沈阳,市民在一家大型购物中心休闲购物。图片来源:CFP
记者 王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称,自9月底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以来,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仅因为政策力度大、节奏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宏观经济治理思路发生了变化,从以前围绕增量调控逐渐转向存量调控和增量调控并重。
报告指出,此次政策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优化各类存量结构调整, *** 将一定财富转移到居民部门,激发居民部门的活力。例如,央行实施了近四年来力度更大的降息,10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两个品种均下调25个基点,以减轻居民房贷压力。同时,中央 *** 准备启动较大规模的隐性债务置换,为地方 *** 减负,使其腾出更多精力财力发展经济和稳定民生。
其次,政策选择从重振资产价格入手,特别是房价和股价这两个居民可感可及的领域。由于去年以来物价一直处在低通胀区间,制约了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因此,政策选择以重振资产价格为发力点,立竿见影地提振市场信心和活跃经济。同时,未来也将通过重振资产价格来发挥财富效应,促进消费和投资。
“这次一揽子增量政策,我们的政策发力点落到了金融,而不是单纯的实体经济,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宏观调控思路的变化、宏观经济治理思路的创新。”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周二在报告发布会上说。
“不是说我们把股市搞起来了,实体经济就一下子好了,没有这么简单。但问题在于,在此之前我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政策,但是方方面面的反映都很一般……终于我们发现把这个着力点放到了金融层面,特别是资产价格方面,我们听出响了,就是老百姓的呼应,资产市场活跃起来了,实际上整个一盘棋就会活跃起来。”张明说。
第三,政策更加关注以“人”为核心,同步促进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形成。在扩大内需方面,政策重心从扩大有效投资转向投资与消费并重,甚至更多放在促消费、惠民生上。扩大有效投资更加关注人,就能够形成同时促进消费和投资,形成良性的循环。
代表金融所发布报告的副研究员曹婧指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后,楼市、股市以及国庆假期的消费均出现积极变化。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的迹象比较明显,尤其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房屋销售面积上涨显著。资本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三大股指涨幅超过30%,成交量突破万亿元。
同时,居民房贷压力得到明显缓释。“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中国存量房贷规模约38万亿元,存量房款利率下调50个基点,再加上10月份的LPR下调25个基点,大概能为购房者节省2800亿元的支出。”曹婧说。
对于下一阶段的宏观政策,报告指出,财政政策要继续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重点支持一老一小、服务业和中小企业以及重点群体。
货币政策方面,随着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趋于收敛,货币政策应把抵御通缩风险、推动物价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用好用足降息降准空间。为了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和透明度,有必要公布央行关注的通胀指标和目标,以可置信的政策操作引导市场长期通胀预期锚定在合理水平。
“例如,货币政策锚定2%的通货膨胀率,并且承诺不达此目标宽松政策会继续加码,将会真正起到提振市场预期的作用,从而有力推动经济恢复向好。”曹婧说。
此外,还要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报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快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例如,适度增加保险公司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提高地方社保基金通过全国社保理事会代管从而间接入市的资金比例。二是加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与央行买卖国债协调配合,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有效联动,央行可在必要时向股市提供低成本的流动性支持。三是发行2万亿元特别国债支持设立股市平准基金,通过对蓝筹龙头股以及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低买高卖来促进市场稳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