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作者:武月,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峻的形势下,医保基金的情况基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短期内还不需要担心 " 不够用 " 的情况,但长期来看需要警惕支出压力。
十年前,还是 3 个在职职工养 1 个退休职工,去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退比降到了 2.71。2023 年,医保统筹账户累积结余 2.6 万亿元,看起来很多,但未来呢?
交钱的人可能越来越少,花钱的人则越来越多,且老龄人的医疗费用支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这也意味着,结余消耗的速度可能很快。
这种 " 剪刀差 " 会给医保筹资运行的可持续性带来巨大压力。回过头去看医保局这几年的改革,就成了一种必然。
离中国不远,日本是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老年抚养比在 1.8 左右,也就是平均 1.8 人 " 抚养 "1 位老人,形势极为严峻。
事实上,迫于医保支出压力随老龄化加剧而急剧攀升,日本在 80 年代开始启动控费医改,多管齐下降低财政支出。
尽管日本当前医保压力依旧山大,但如果没有 80 年代以来的改革,日本的医疗制度体系可能早已 *** ,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经济运行。
几十年间,日本在应对老龄化、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邻为镜,透过日本医改控费路径汲取经验教训,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日本走过的这条路,很可能就是我们将要走的路。
日本医保不堪重负
11 年前,安倍晋三当首相时发出警示:日本面临两大 " 国难 ",一是少子化,二是老龄化。
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并非未来干活的人是多还是少,而是现在交社保基金的人越来越少,领钱的人越来越多,整个社会保障机制面临崩溃。
安倍晋三的重要盟友麻生太郎曾说过一句很刻薄的话:日本的医疗费都给老人们啃光了。
任何福利体系都是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的。日本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较早地就为老年人建立起相对完善甚至 " 过于 " 慷慨的福利体系,1961 年通过实施《国民健康保险法》实现全民皆保险的目标,1973 年推出 70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免费医疗制度。
即使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仍不断完善老年人福利体系。但随着人口老龄化严重、 *** 财政压力增加,日本医保也出现了很多变化,提高自付比例、削减老人福利等。
没办法,在老龄化趋势下,日本 *** 支出更大和增长最多的领域就是社会保障。1965 年,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 14.7%;1975 年至 2000 年间,社保比重接近 20%;2001 年后突破 20%,2012 年后突破 30%。
在社保支出中,养老金和医疗费用又是绝对大头,2018 年占比均在 30% 左右,2023 年分别为 44.8% 和 31%。
具体到医疗方面,根据日本现行医保制度,日本的医疗费是三七开, *** 医保基金负责 70%,个人负担 30%。而到了 70 岁,个人负担减为 20%;过了 75 岁,个人负担则降至 10%。同时,无论看病花多少钱,还会有一个按照工资水平计算的支出上限,确保不会因病返贫。
年纪越大,病痛越多, *** 医疗费用的支出也越高。尤其进入高龄期(75 岁以上),医疗和护理需求急剧增加。从人均医疗费用来看,75 岁以上年龄组是 65 — 74 岁的 1.7 倍,且由于 75 岁以上自付比例低,人均公共财政负担达到 65 — 74 岁人群的 4 倍。从人均长期护理费用来看,75 岁以上年龄组是 65 — 74 岁的约 10 倍。
1950 年,日本平均 12 个年轻人 " 抚养 "1 位老人,到 2007 年这一比例就变成了 3 个年轻人 " 抚养 "1 位老人。这导致日本医保收支面临空前压力,保险费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剪刀差越来越大, *** 不得不依靠公共财政弥补支出赤字。
以 2017 年为例,除去自费部分和医保筹资, *** 预算 2017 年需支付 16 万亿左右费用(大约 40%),其中中央 *** 直接支付 11 万亿左右。
相比之下,同年日本全国公共建设预算大约 6 万亿,教育预算约 5 万亿,加起来都够不上医保的预算。
同时,日本还存在着广泛的药价和器械价格偏高问题,80 年代初日本的药品价格比瑞士和西德高出 17%,比英国高出 40% 以上,比法国或意大利高出 60% 以上。
面对困境,日本 *** 开启了一场长达几十年的全面控费改革,来减轻财政压力。
集采控价
改革从全面集采开始。
也就是对药械价格的严格管理。日本 *** 从 1981 年开始,定期降低国民健康保险(NHI)名单内的药价。这一举措在 1988 年进一步升级,被称为日本版 " 集采 "。
集采之下,医保每两年(2021 年后改为每年)对医保目录品种进行一次价格调整,降幅明显,有效控制了药价的上涨。整个 80 年代,医保名单中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 47%,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
1992 年,日本厚生省颁布了药品定价计算公式,为每一款药品制定新的 *** 基准价,并设定了一个浮动百分比。这一政策不仅确保了药企的合理利润,也防止了暴利现象。
新品准入定价上,无论是器械还是药品,日本的机制都较为类似:
对于有类似药品 / 器械的新准入品种,定价主要参考已经有医保价格的现有品种;如果新获批品种存在机制 / 疗效 / 给药等方面的优势,可以申请按一定百分比加成;
如果是全新的品种,则主要采用成本加成法,考虑药物成本、营业利润、消费税及国际药品价格等多种因素,计算合理的报销价格。
日本对仿制药定价则更为简单直接,采用递减定价法,区分首仿药与一般仿制药,通常仿制药的价格定位为原研药的 50% 至 70% 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日本 *** 和医保只管制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而不管制市场价格。医院等终端实际采购与医保支付标准之间的差额,即为医院和药店的结余利润。
因此,日本各医院出于自身经营需要,每年会与药品供应商协商,以降低采购价。全国加权平均的采购价格的下滑,将触发医保报销标准的下调,进而形成螺旋降价效应。
在直接控价的同时,日本 *** 与医保还在不遗余力鼓励提高仿制药比例。
原因无他,仿制药物美价廉。WHO 统计的数据显示,占据市场用量 85% 的仿制药,只花了 12% 的医药支出。
2007 年,日本 *** 推出《促进仿制药安全使用行动计划》,计划日本的仿制药替代率在 2012 年达到 30% 以上;2013 年定下仿制药占比 80% 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从供给、质量保障、医保报销等多角度入手,推出一系列激励措施,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引导和鼓励医生与药师优先开具和配发仿制药。
2022 年,日本仿制药替代率为 79%,基本达到这一目标水平。而随着生物药在医保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日本希望 2029 年生物类似物的替代率达到 60%。
与此同时,为解决仿制药数量繁多、医保支付标准分散的问题,日本推行 " 价格带 " 整合机制,调整仿制药的医保支付标准,将同一原研药的所有仿制品归并至不超过三个价格带,简化了仿制药价格体系,避免了因同一通用名下复杂的价格,而设置造成的医保资金浪费。
医药分离
仅仅通过硬性降低医保目录品种的价格来控制药价是不够的。为了更全面地降低药品价格、控费,日本 *** 一直在努力推动 " 医药分离 "。
自认识到 " 以药养医 " 模式可能催生过度用药与药物滥用的问题以来,日本历经四十余载,逐步从 " 以药养医 " 过渡到 " 医药分离 "。
1955 年前后,尽管医药分业法案得以颁布,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直到 1974 年,日本 *** 将医生的处方费提高至原先的五倍," 以药养医 " 局面才开始得到实质性改善,这一年也被视为日本医药分业的起点。
随后,历经数十年复杂的利益博弈与政策调整,包括提升医生诊疗收入、设立医药调剂费与处方流出费、强化药师专业素养、缩减医院药品报销与采购间的利益空间,同时加大对医生行为的监管力度和对药企不当商业行为的惩治,进入 90 年代,日本医药分离的步伐显著加快。
1997 年厚生省指示 37 家全国重点公立医院要求处方外流率达到 70% 以上,此后全国药品分工进展迅速,2003 年全国处方受理率(即院外比例)首次超过 50%。
期间,日本 *** 也积极推动药店的发展。从 1990 年的 3.6 万多家药店,到 2021 年的 5.8 万多家,药店数量实现了显著增长。在保障医生技术收益的同时,日本 *** 也努力切断医药之间的利益链条。
医药分业与持续降价措施形成了有效的组合拳。一方面,这削弱了医生和医院在药品销售上的获利空间,同时加强了制度约束,遏制了利益驱动下的不合理用药行为;
另一方面,这为医生和医院提供了明确的报酬与激励机制,通过诊疗和处方费用补偿医生,同时构建了健全的院外药房体系和庞大的药师队伍。
在降价和处方外流的双重作用下,药费占国民健康医疗费用的比例自 1997 年以后迅速下降。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支出,2003 年开始日本建立了区别于美国的 DRGs 制度的DPC/PDPS 制度。
该制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依据住院日数而非简单的人头数、病种或个案进行付费。制度设计将按日计费与按项目计费相结合,对某些高价值项目实行例外处理,不在每日定额之内,依旧按项目付费。
简单来说,相同疾病条件下,住院时间越长,报销标准越低。这一制度设计考虑到日本老年患者众多、住院时间偏长的国情,通过倒逼医院和医生优化诊疗行为,减少不必要的住院时间,从而有效控制医疗成本。
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日本将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可承受水平。
以邻为镜
当然,鉴于超级老龄化趋势,日本并没有真正消灭医保剪刀差。
从老年抚养比来看,日本是全球抚养比更低的国家。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于 2019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平均 1.8 人 " 抚养 "1 位老人,形势依旧极为严峻。
但试想,如果没有 80 年代以来的改革,日本的医疗制度体系很可能早已 *** ,甚至危及整个社会经济运行。
尽管从 30 年维度来看,在严格控费的基调下,日本药品制造业以极低的速度发展,总产值年复合增速只有 0.93%;日本药企也受伤严重,营收滞涨,面对西方制药巨头的竞争,一度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日本也由此被描述为 " 残酷降价 " 的市场,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本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整体经济的低迷、本土市场体量不足、汇率因素变化,以及本土企业规模小分散度高、产品结构老化、成本不占优势等等。
整体看,日本的医药医疗政策是医保形势下不得已的选择,也是相对科学和循序渐进的。
同样,日本企业也没有犯下严重的错误。在 *** 不断鼓励创新的背景下,它们不断提高效率,坚持投入研发,积极探索海外,取得了相当成果,也诞生了武田制药、安斯泰来、之一三共、卫材等一批优秀的跨国企业。
以邻为镜,日本是全球尤其是东亚国家,观察超老龄化社会百态的窗口。对于国民整体来说,长寿是社会富足、服务完善、医疗水平高的 " 礼物 ";但是当步入老龄化社会,对每个个体,都意味着千差万别的结局。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对于老年人相关数据的搜集、披露、分析走在前列,例如 2010 年热烈讨论 "2025 问题 ",近年来广泛讨论 "2040 问题 "。
对于中国来说,恐怕也有我们的 "2030 问题 "。
尽管短期内,我们还不需要担心医保基金 " 不够用 ",但长期来看需要警惕支出压力。2022 年 5 月,《半月谈》发文称,从现在开始至未来 10 年间,中国将迎来史上更大退休潮,60 后群体持续进入退休生活,以平均每年 2000 万人的速度退休。
在我国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之下,如果在职退休比持续下降,意味着收入和支出比将严重不平衡,进而威胁到医保基金的平稳运行。
毕竟医保基金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就医问题,稳定是头等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作者:武月
发表评论
2024-11-20 14:38:21回复
2024-11-20 14:41:24回复
2024-11-20 14:44: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