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经达到12.5%~35.4% ,也就是说,平均每3个人里就有1人罹患脂肪肝。脂肪肝也已超越乙肝等病毒性肝炎,成为全球之一大肝脏疾病。

一周饿两天,“脂肪肝”就有救了?真相是……

最近有说法称,“一周饿两天就能解决脂肪肝”。这是真的吗?

起因是一项德国研究

“一周饿两天脂肪肝就有救”的说法中所提到的研究,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图宾根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一项动物实验。

这些研究人员先采用富含脂肪和糖类(果糖和蔗糖)的西方饮食(WD)模式来喂养小鼠,为期 32 周,从而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生。(也就是先让正常的小鼠吃很多的糖和脂肪患上脂肪肝。)

然后,在患上脂肪肝的小鼠中,分两组,一组开始采用间歇性断食法(5:2轻断食模式)——每周内有不连续的2天禁食,禁食期间小鼠无法获得食物但可自由饮水,每个禁食周期从晚上7点开始,持续24小时。另外一组则是非禁食模式,可以随意进食。

结果显示,在西方饮食模式下,对照组小鼠的体重明显增加,附睾和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的蓄积量明显增加。而采用5:2进食模式的小鼠,则没有那么胖,血清中肝脏损伤标志物水平也显著降低,缓解了肝脏的病变情况。此外,与自由进食的对照组相比,5:2轻断食还改善了肝脏脂肪变性、变性导致的膨胀以及炎症,甚至肝脏纤维化。

所以,这些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5:2饮食法不仅能够缓解饮食引起的肥胖和代谢功能障碍,还能减缓脂肪肝的发展。

“5:2 轻断食”真能解决脂肪肝?

首先,这项研究只是一个动物研究,跟人体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其次,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轻断食并不能治疗或者预防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3%~4%,若肝内脂肪含量超过5%即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

根据病因的不同,脂肪肝主要包括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顾名思义,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细胞结构异常或功能性障碍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也称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M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与遗传因素、代谢异常和不良生活习惯都有关,如肥胖、代谢紊乱、糖尿病等引起的。

脂肪肝的发生与糖尿病、肥胖密切相关,数据显示,60%~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脂肪肝,80%以上的肥胖患者同时患有脂肪肝。

2023年有研究对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影响进行了荟萃分析,包括14项研究在内的系统综述和10项研究的元分析(共840名参与者,44.64%为男性),断食时间持续4~52周,断食的类型包括5:2饮食、现代隔日禁食、时间限制性进食或宗教禁食等,结果发现,只有非常有限的且中等质量的证据轻断食可能有点用。

总的来说,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轻断食就能治疗或者预防脂肪肝。

预防脂肪肝,应该怎么做?

脂肪肝跟遗传因素、代谢异常和不良生活习惯都有关。遗传、代谢异常所导致的脂肪肝几乎是无法预防的,我们只能预防因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脂肪肝。

可以从几个方面做起:

1

限制酒精摄入

酒精会增加脂肪肝的风险。建议平时要尽量避免酒精摄入,尽量不喝酒,如果要喝,尽量少喝。

2

体重管理

脂肪肝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其中的脂肪多了。而脂肪跟肥胖有直接的关系。肥胖是脂肪肝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所以,要想预防脂肪肝,最重要的是要避免超重肥胖。因此,平时应该注意控制能量平衡,维持体重在健康合理的范围内,将自己的体重指数BMI尽量控制在18~24之间。

3

均衡饮食

维持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均衡饮食,尽量做到饮食能量平衡,避免摄入过多能量而导致肥胖。

平时要注意限制每日总热量摄入,不要吃得过饱;避免高油、高糖、高盐、高热量的食物,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多吃全谷物、粗粮和蔬菜,增加纤维素和维生素,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比如少吃点炸鸡、肥肉少吃点,少吃点牛油火锅,少用点猪油;避免饮酒,高糖饮料、奶茶等少喝点。

4

规律锻炼

增加身体活动,适当加强有氧运动,每周4-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比如游泳、慢跑、骑自行车、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做广播体操、跳绳等,也可促进体内脂肪消耗,减轻体重,更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

需要提醒的是,轻度脂肪肝,通常不需要治疗,主要通过积极地进行减重和改善饮食习惯就可以逆转。但是,中、重度的脂肪肝,建议采取相应的专业治疗,否则也可能会进展成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所以,如果是中、重度脂肪肝了,大家一定要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