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校把这种举报视作丑闻,视作一种不愿意看到的现象,那么完善机制,提前进行预防、尽早实现干预,才是一种治本之策

媒体:女博士生举报博导性骚扰,“零容忍”是应有的态度

据奔流新闻报道,7 月 21 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王迪在社交平台实名发布了一段 58 分钟的视频,实名举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博导王某某,称王某某 " 于 2022 年 5 月 21 日性骚扰且强制猥亵我,并要求与我发生性关系。因我拒绝,他在其后两年多时间里对我进行打击报复,并威胁我不能毕业 "。

举报发出后,迅速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关注。7 月 22 日,中国人民大学称关注到举报信息后高度重视,之一时间成立工作组,连夜开展调查核实。并表示严格坚持师德师风之一标准,对师德失范行为 " 零容忍 ",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规依纪依法、从严从快处理,决不姑息。学校将于近日公布调查处理结果。

学生的举报材料可谓翔实,其中有两人非常清晰的对话。或许也正是这份举报材料,让事件迅速卷起了巨大的舆情。在这些录音里,记录了一位男性对女性用心险恶的诱导,甚至要以 " 父女 " 相称。不难想象,一位年轻女性经历这些,会感到何种空前巨大的心理压力。

当然,这些素材的真实性仍有待核实,是否和举报信息符合也需要一定的技术识别。但这种具体的细节,也意味着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调查需要格外细致,能够围绕这些素材进行事件还原,哪怕其中存在什么差池,也需要提供足够有说服力的解释。

从目前学校的回应看,应当说在仅仅一夜之间就表态调查和 " 绝不姑息 ",并表示将于近日公布调查处理结果,可以说反应迅速。人们也希望这种果断可以贯彻下去,如果确实存在不端行为,那么就应当真正展现出 " 零容忍 " 的态度。

虽然目前该事件仍有待进一步调查,但不可否认,类似事件其实颇为多发。去年 8 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 " 师德师风问题时有发生,请问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将采取哪些举措 ",教育部回复称 " 今年以来发生的师德舆情,对教师队伍整体形象损害很大。教育部始终坚持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对极个别突破底线的害群之马,依法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

而在更早的 2020 年,教育部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其中也明确提到 " 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可见相关部门的态度是明确的,各项规定也是清晰的。

但这样的问题之所以尚未杜绝,大概也和师生关系缺乏足够外在约束、导师的权力过大、相应机制不够健全有关,这些话题也早已被讨论多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犹记得在去年,一篇题为《她为什么换了导师:一项导生关系的案例研究》的论文引发热议。论文作者认为,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存在导师准入制度固化封闭、导生匹配制度僵化单一、导师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这些都得到了相当多的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在举报女生的诉求里,除了要求依法依规惩治当事人之外,还提到了要 " 更换指导老师 "。这个细节也让人产生疑问,此前是否有寻求其他渠道的帮助?如果她在更早前有办法得到机制性的帮助,或者说可以更换导师,那么现在这种剧烈的 *** 举报,是否也就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高校把这种举报视作丑闻,视作一种不愿意看到的现象,那么完善机制,提前进行预防、尽早实现干预,才是一种治本之策。

当然,眼下这都是一些假设,现阶段更重要的还是查清事实真相,给当事人以及公众一个说法。但类似的举报总能 " 轻而易举 " 地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无疑是一个提醒:社会对师德失范行为已经极为敏感。因此高校和相关部门理当有所作为,既通过个案处理展现出公正与坚决,也通过机制完善做到防患于未然。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