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这篇文章,

到处断货的“电子茅台”,藏着多少中产的复古情怀

来自三联生活传媒的最新厂牌

三联电子厂Pro

在这里,你将找到对电子、汽车等消费品和消费现象的新锐解读

你最关心的消费真相,都给你解释明白了

这是电子厂的第111篇原创

如果在年初听信了某些大V,购买了网红基金,现在很可能寸草不生,如果购买了一台富士X100VI相机,现在的盈利率可能已超过50%了。

在数码领域,一些复古相机的盈利率,可能会跑赢绝大多数投资者,一些人甚至得出了自己的经验,都说单反穷三代,但没人告诉他们,原来微单竟然能富一生,选对了赛道,就能原地起跳。

现如今,富士X100VI系列半画幅固定镜头相机,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摄影工具,年轻人把它玩出了花。这款相机凭借其复古设计和胶片滤镜,在朋友圈里掀起了一股复古风潮,更因为其保值能力,让不少中产将其视为投资而非单纯的消费。

“闲鱼9500元收的 *** ,现在挂1.3万,很多人抢。”

“在东京workin(去线下店内)免税1.2万买的,如今已涨到1.5万。”

柜台发现X1000vi的网友表示,“已经丧失表情管理,顾不上讲价火速买单了”

有人说这款相机的拍照效果,可以梦回童年的胶片时代,但是价格却直抵未来。

从数码单反到微单,再到手机摄影,人们对摄影工具的选择,已经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图无真相到即拍即发,摄影早已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属,谁还不会P个图,弄个滤镜了。

“但有了富士,现拍直接出图,连后期步骤都能省。”

曾经那种需要背着十几斤重的单反相机才能拍照的大哥们,现在只能去京郊自然保护区“打鸟”拍摄动物。

“从体型来看,黑长重的单反巨炮就和时尚无缘,再回家倒入RAW格式图像,一寸一寸精细修图,更让人脑壳发紧。”

而富士X100VI复古微单正好满足了“轻便”与“有质感”这两个需求。它能够拍出极具艺术感的照片,还能让人从拍照的技术流,回归到一种朴素的自我表达中,你不用刻意打光追求各种各种技术参数,从现场光的氛围中,发现一种自身的美感。

无修图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图,“比明星站姐精修的都能打,给女朋友拍照,再也不怕挨揍了。”

“用了富士朋友圈都升华了”

复古审美的流行,像是现代社会快节奏和数据驱动下的一种文化叛逆。在屏幕和像素的洪流里,人们忽然怀念起那个充满颗粒感的年代。

富士X系列相机,凭借它自带的胶片滤镜,成了穿越过去的时光机。这款相机的核心卖点不是拍得有多清晰,而是能拍得有多情怀。每一张照片,都区别于现在的一种高锐度和高反差审美。

说白了,这种复古风潮让人不只是消费一件产品,而是在消费一种情绪。消费的对象不是功能,而是感觉。

摄影师辉仔就深有感触,他最早在三里屯给人商拍,老有些拿着长枪短炮的老法师来蹭拍,“就是当你的商拍对象摆好姿势后,一些用单反的大爷们过来咔咔拍完就走,肖像权不存在的”,自从开始用富士X拍摄,辉仔从模特凹好造型到拍摄出片,就20-30秒,“大爷们急匆匆地赶过来,还没装好单反镜头,我们就转场了,一个个气急败坏就像碰瓷被识破”。

用富士拍照,不仅快、便捷,辉仔觉得每一张照片都带着微微的旋焦模糊和复古噪点,增加了出片的质感,有一种“我不完美,但我真实”的态度。

图自小红书用户@毛毯真的一条也没有啦

胶片滤镜可以让人一秒穿越回那个没被算法追着跑的年代,让照片自带一层朦胧的情绪。

这种滤镜的实现 *** ,其实在很多相机中都有LUT加载可以替代,比如松下一些机型有一键lut功能,索尼的A7后续机型,可以通过外置监视器或机内,实现lut套嵌视频,就是可以在拍摄时就预估出实际调色后的成片效果。

复古风潮在当下相机品牌中的传播,是一种“快速回应潮流”的策略。

富士、徕卡等品牌在复古相机市场的扩张,是在迎合年轻消费群体迅速变化的审美偏好。富士推出的X系列机型中,有超过70%的型号带有复古滤镜,而这些滤镜并非随便选取,而是基于对70年代胶片配色的研究,进行精确模拟。其中,富士的“经典负片”(Classic Negative)滤镜,灵感来源于1970年代的富士胶卷,其还原的色调广受好评。

“富士更像是一种复古机械外形,制造出了一种怀旧感依赖症。”

图自小红书用户@小鱼眠眠

辉仔认为富士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并不直接告诉人们复古就好,而是用这种情怀的糖衣,让玩家们一步步陷入对复古质感的依赖。

富士每一次发布的 *** 版,从某种程度来说,都是对这种依赖的强化。年轻人一边吐槽自己“智商税交多了”,一边又在下一次 *** 开售时秒抢,因为那不仅仅是一台相机,而是“带有情绪滤镜的体验”,关键的,还很保值。

这是富士的稀缺美学,你想拥有X系列最新款?那可不简单,不仅得有预算,还得有运气。 *** 发售、饥饿营销,甚至发布会都能玩出仪式感。于是乎,富士相机不仅成了电子茅台,还成了电子期货,不少款式在二手市场上,价格一涨再涨。

翻一翻闲鱼,动辄翻倍的溢价。曾经两三千元的相机,如今五千、六千甚至更高,而原本万元内的相机,价格上涨30%-40%也是常态。

“买完相机,你会需要复古牛皮套,备用电池你得需要吧?都用上富士X了,相机包怎么都得新宿手作吧?一套下来两三万了,年轻人玩裸机,中产上 *** 。”

咸鱼动辄翻倍溢价

久居城市的中产,对生活的多样性探索已感到疲乏,开始追求一种生活的简约和质感,而当质感和稀缺挂钩时,富士便巧妙地将人们对复古体验的需求和价格抬升挂钩。

明明是工厂流水线上生产的商品,却因为低产量和 *** 版的标签,被赋予了手工质感的身份。于是,想要体验复古,不仅仅是拍一张照片,而是付出更高的代价去感受优质生活,一些中产买家可能不会在乎几千元的溢价,毕竟“好看、时尚、简单”已从另一个维度印证了“less is more”。

小红书上的富士复古相机,是一个独特的标签。带有vintagefilter(复古滤镜)的标签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

一些中产在拍一张富士的照片时,回归到一种胶片玩法,即不再是按下快门的瞬间满足,而变成了一个需要等待和思考的过程。

而使用富士X100系列拍摄,拥有便捷性的同时,还有刻意安排的“慢”。

富士X100V在调整相机参数时,刚上手的用户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步骤:首先将视线从取景器移开,然后转动顶部的转盘以调整设置,接着再次观察取景器以确认画面变化,最后才能按下快门进行拍摄。这个过程相对来说较为繁琐,可能会在快速捕捉瞬间时造成一些不便。

如果提前设定好环境参数可以抓拍,一些人也表示,习惯了就好了。

这种慢操作本身就是一种反直觉的选择。富士的复古相机中那些拨盘式的操作设计,很少被年轻一代见过,但这种繁琐在中产眼里反而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仪式感。

潮流总是在循环,复古风也不例外。在上世纪80年代胶片机风靡时,没人会想到数十年后它还会如此流行。随着手机普及,数码相机逐渐失去主流市场地位,但这股复古风让相机重新获得年轻人青睐,特别是那些具备胶片视觉效果的微单相机。

影像艺术家阿峰提到,他之所以偏爱富士X100,是因为可以用它拍出金广发那种带有DV划带风格的画面,带有瑕疵,却因此显得真实和动人。他觉得,这样的画面不仅好看,更符合他的个性,“它粗糙,但我觉得它独特。”

但当复古相机的独特性成为一部分人的标配,个性是否会被稀释成量产化的符号?

“小众景点被挤爆,私房菜门口排长队,消费的本质就是扎堆。”

对复古的迷恋,可能更多是人们在飞速变化的世界中找寻片刻宁静的方式。现代生活讲求效率、速度和创新,在压力下,人们反而开始怀念那些被简单包装、被赋予时光沉淀的东西。

“那触感冰冷的机械式旋钮,让人感到踏实。”

如今的一些中产开始热衷于熏香或古味香水,用一种带有沉静、温和气息的体验抵消现代生活的燥热。这些小众爱好承载了某种情绪和个人审美,似乎是一种对安宁和生活质感的表达。

复古之所以能在年轻人中流行,可能就在于它能让人喘口气,在下班之后自己的小窝中,让人对未来还有那么一丝憧憬,让人怀念一种过去的温柔,一种脱离了现代化框架的诗意时光。

很多00后并未经历过胶片摄影的年代,但他们一拿起富士相机,就会被那种特有的滤镜质感所吸引。有人说,看到那种旧旧的色调,仿佛瞬间就被带到了过去的某个午后,吊扇在头上轰鸣,电视机中播放着现在还在更新的动画片,爸爸端着盘西瓜向自己走来。

图自小红书用户@蠢小鱼手工包

辉仔说他在听张蔷的电子复古舞曲时,惊讶地发现,自己仿佛可以理解父母那个年代的热情和自我释放。他说:“我才发现,那个年代的东西也很酷,也有一种特别的自由感。”

从张蔷的复古电子、到迪斯科的再次流行,乃至人们对黑胶唱片的追捧,这种循环式的潮流让人意识到,复古其实是一种再生,复古并不只在相机中出现。

目前,越来越多的品牌以复古为卖点,复古风格也在逐渐失去原有的独特性。对消费者来说,质感成了复古产品的必备要素,但当这种质感变成标配时,就像放学回家发现家里突然变成了餐馆,大娘家做的水饺成了大娘水饺。

复古或许终将回归到少数人手中,成为一种纯粹的、无关潮流的个性表达。潮流之所以会循环,倒不是因为旧物永远经典,只是在不同的时代里,每个人,或许都有一些无法盛放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