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科技

极大的失败造就极大的成功,61岁“皮衣刀客”的AI芯片帝国长成记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必须去做艰难的事情,并努力解决困难,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多伟大。”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

在谈及英伟达为何能在生成式AI时代取得成功时,曾经做过洗碗工、服务员的黄仁勋称,这是“基于远见的运气,自己也只是在61年中每一天努力工作”。

这份远见和持续的努力如今迎来了更大的回报。6月5日美股收盘,英伟达市值冲上3万亿美元,成为超越苹果、逼近微软的全球第二大上市公司。

这家成立已有30年的公司,迎来有史以来的巅峰时刻。但它曾也处于多个濒临破产的危险边缘,总是喜欢身着皮衣的黄仁勋也多次不顾质疑,做出了许多重要决策。

初创早期面临激烈竞争,一度因搞错主流技术路线而险些被市场淘汰。后来完成突围,抓住了PC时代的机遇,但却失去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

不过,AI历史上那些不经意的时刻——后来被称为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AI团队,在2012年用GPU训练的算法引发关注,最终在十多年后让英伟达率先成为AI时代更大的赢家。

正是这些关键时刻成就了英伟达,也成就了如今千亿身价的黄仁勋。当下,生成式AI大潮初起,而属于英伟达的时刻还将继续。

一年走完苹果五年的路

在市值上,英伟达破纪录的速度越来越快。去年5月,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八个月后挺进2万亿美元门槛,如今不到四个月,又冲上3万亿美元大关。

对比来看,苹果从1万亿美元到3万亿美元花了约5年时间,微软也用了近四年半的时间。

英伟达曾一度濒临破产,但不断奔跑,最终伴随生成式AI浪潮,翻盘成为历史上首家市值达到3万亿美元的芯片公司。

此前交易日收盘,英伟达以3.01万亿美元的市值,超越苹果市值约100亿美元,仍不及微软的3.15万亿美元,但其市值已相当于台积电+AMD+英特尔的2.5倍。

最新交易日,英伟达和苹果围绕全球第二地位展开激烈争夺,英伟达盘中一度涨超2.5%,最终收跌1.18%,市值不足2.98万亿美元,苹果市值取则得56亿美元微弱优势,微软微涨至近3.16万亿美元。

不过,这已是英伟达市值第二次超越苹果,其之一次超过苹果是在2002年,当时两家公司市值都不到100亿美元。后来苹果推出iPhone一骑绝尘,现在英伟达再次完成逆袭。

自去年以来,生成式AI和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凭借着“卖铲人”的人设,英伟达通过大卖AI芯片实实在在获得了业绩的暴涨。

黄仁勋去年就认为,生成式AI已经迎来引爆点。这也点燃了英伟达的业务,其在最新财年营收达到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净利润则高达298亿美元,更是暴增581%。

业务上赚得盆满钵满,英伟达股价去年也累计上涨高达近240%,今年以来也已上涨近150%,成为美股最亮眼的科技明星,毫无疑问成为这波AI浪潮中目前更大的赢家。

英伟达的芯片今年卖得更加火爆。今年之一财季,它创下260亿美元的季度营收纪录,同比大幅增长262%;净利润更是大幅增长628%至149亿美元,并预计第二季度营收再创新高。

“下一场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各国 *** 和企业正在与英伟达合作,将数万亿美元的传统数据中心转移到加速计算上,并建立一种新型数据中心——AI 工厂,以生产新的大宗商品——AI。”黄仁勋当时表示。

他认为,AI将为几乎所有行业带来显著的生产力飞跃,帮助企业提高成本效益及能源效率,同时增加营收机会,英伟达也已做好准备来迎接下一波增长。

在最近的台北国际电脑展上,黄仁勋透露了雄心勃勃的芯片更新计划,推进目前最强大的Blackwell芯片加速量产,并将在未来三年内发布更强大的Blackwell Ultra、Rubin Ultra芯片和平台。

这意味着英伟达实现产品年更,打破摩尔定律,数百万GPU数据中心的时代也即将到来。

黄仁勋认为,生成式AI将是巨大的市场机会——价值3万亿美元的IT行业,即将催生出全球能够直接服务于100万亿美元的AI创新产业成果。

同时,他还看好机器人未来的前景。“机器人技术和物理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它们正在各地被广泛应用,这并非科幻,而是现实,令人倍感振奋。”

黄仁勋表示,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

目前,英伟达的生成式AI产品不仅用于微软、谷歌等云服务商,还扩展至消费互联网、汽车和医疗行业,包括苹果、特斯拉、Meta等巨头,他们都在抢购英伟达芯片。

马斯克此前称,特斯拉约有3.5万块H100正在运行,预计到今年底可能会增长到8.5万块,未来会投资100亿美元推动自动驾驶发展。马斯克旗下的xAI也完成60亿美元融资,并计划建设超10万张英伟达芯片的超级算力工厂。

此外,英伟达还在6月7日进行1:10的拆股计划,将每股股息从0.04美元增至0.10美元,这将在下周一的交易日生效。

目前,英伟达股价约1200美元,拆股后将会下降至12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英伟达将满足道琼斯指数入选标准,并降低投资门槛,满足更多中小投资者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助推股价上涨。

目前,英伟达市值仅落后于苹果56亿美元,落后于微软近1800亿美元。英伟达再次超越苹果,甚至超越微软可能都只是时间问题。

三次在破产边缘力挽狂澜

英伟达创出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背后,得益于其灵魂人物——创始人、CEO黄仁勋,其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不遗余力地“吹捧”生成式AI将催生新的工业革命。

不同于苹果和微软,英伟达是唯一一家依靠创始人带领达到3万亿美元俱乐部的企业。

196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南市的黄仁勋,很小的时候就移民美国。“当我在1973年来到美国时,我才9岁,我哥哥还不到11岁。这是一个陌生的国度,确实很不容易。”

在美国上寄宿制学校时,他得清洁所有的厕所,也做过很多其他的工作,在丹尼餐厅(美国连锁快餐店)做过洗碗工、清洁工和服务员。

“我不能说所有工作都很愉快,但我都想做得很好。也许这是从一开始就根深蒂固的一个品质。我敢保证,我绝对是世界上更好的厕所清洁工。”他在最近的一次采访提到。

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本硕毕业后,黄仁勋成为工程师,曾在他后来的老对手AMD工作过。

1993年,他和两位朋友在曾经工作过的丹尼餐厅决定一起创办英伟达,致力于做图形芯片市场,并在早期的混战竞争中杀出重围。

“我在创立英伟达之前是成功的,但在英伟达,我经历了极大的失败,所有的失败都令人羞愧和尴尬,很多都几乎使我们走向了灭亡。”黄仁勋曾在一次演讲中回顾起英伟达的创业时期,称公司一路磕磕绊绊,曾有三次险些濒临倒闭。

之一次发生在英伟达创立初期,技术路线偏离主流,但最终成功劝说客户给予时间重新开发产品,从而获得新生。

第二次是在2007年,黄仁勋决定在所有GPU中引入并行计算架构软件CUDA,高额成本引发股东和外界多年质疑。

“直到2014年有学者把CUDA用于AI计算,CUDA才逐渐打开市场。幸运的是,我们意识到了深度学习的潜力,并冒着一切风险去探索。”黄仁勋说。

事后来看,CUDA也是黄仁勋的一次豪赌,但他赌对了——GPU+CUDA的软硬件生态正构成了英伟达在计算市场的高技术壁垒,从而打造了聚集500万开发者的生态,目前还没有谁能对其形成威胁。

第三次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的2010年,当时英伟达因激烈竞争被迫退出手机市场,不得不坚定在电脑领域布局,因而过去很长时间游戏业务都是其核心。

“你不是为了食物而奔跑,就是为了避免成为食物而奔跑。往往你无法分辨到底是哪种情况。不管怎样,都要奔跑。”黄仁勋说。

选择很重要,坚持更重要,被时代选中最重要。

错过移动互联网市场黄金十年的英伟达,自2011年开始被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关注,经过2012年一次关键时刻后,迎来深度学习主导的AI机遇。

当时,后来被称为深度学习教父Geoffrey Hinton(杰弗里·辛顿)团队,在斯坦福大学李飞飞发起的ImageNet计算机图像识别竞赛中,采用了英伟达GPU训练的AlexNet算法,创造了更好成绩夺冠。

随后,谷歌、微软等大厂都纷纷尝试用英伟达GPU作为AI训练的动力。英伟达还在2016年将全球之一台超级计算机捐赠给了刚成立的OpenAI,助推了GPT系列大模型的研究。

英伟达由此逐渐将业务从游戏拓展至数据中心、自动驾驶等新兴业务,目前数据中心已是其占比高达87%的之一大核心业务。此前4月底,英伟达又向OpenAI交付了全球首台超级计算机DGX H200。

此外,英伟达在发展历史中还做出了很多关键决策,比如2019年以69亿美元收购以色列的超级计算机芯片制造商Mellanox,从而帮助业务规模快速做大做强。

黄仁勋称,这是其有史以来做出的最伟大的战略决策之一。

英伟达的成功显然不是偶然,背后是远见和创新意识的驱动,当然也离不开创始人的勤奋。

如今,这位60多岁的芯片巨头掌门人依然是个工作狂,每周工作7天,每天6点醒来就开始工作,一直干到睡觉。有逾60名高管直接向他汇报,每两周要开一次集体会议。

“英伟达的公司文化和个性就是创造未来,我们是梦想家、冒险家、先驱者,我们不介意失败,不介意浪费时间,我们只想创造新的东西。”黄仁勋说。

随着英伟达股价创出新高,黄仁勋身价也迎来大涨。

目前,黄仁勋持有英伟达约9346万股股票,以当前股价估算,其身价超过1130亿美元。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黄仁勋有望在明年之前超越马斯克等人,成为世界首富。

黄仁勋与AI时代的双向奔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