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武威10月18日电(记者 张晰)如果你来到武威,那一定要去天梯山,在这里,既能一览石窟造像的宏伟精妙,又能一键开启“凉州模式”,感受凉州宝卷及西凉乐舞的艺术魅力!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 | 凉州梦回天梯处 石窟佛影印心间

天梯山石窟释迦牟尼大像。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

天梯山是祁连山东线的一条支脉,天梯山石窟依山而建,也称凉州石窟、凉州大佛窟,是由凉州著名高僧昙曜开凿,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天梯山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有“石窟鼻祖”之称。

走进天梯山石窟,仿佛穿越时空,令人心生敬畏。石窟造像别具一格,或石雕或泥塑,其规模宏伟壮观,精美绝伦。窟内释迦牟尼大像高28米,宽10米,面水而立,右臂前伸,指向前方,巍然端坐。释迦两旁还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迦叶、阿难等6尊神态威严造型生动的造像。

石窟内精美壁画色彩依旧鲜艳。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

不仅如此,天梯山石窟还保留了不同时代的壁画、彩塑,这也是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令人赞叹不已。

黄羊水库景色优美。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

石窟周围群山环抱,碧波荡漾的黄羊水库为其增添了一抹灵动之美。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古老的石窟,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黄绿交映,在秋风的吹拂下,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山脚下,凉州宝卷表演者们抑扬顿挫的声调,常常吸引游客驻足。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文博副研究馆员、凉州宝卷非遗传承人赵旭峰就是其中一位“说唱守窟人”。

赵旭峰演唱凉州宝卷片段。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

“凉州宝卷是集说、唱、吟、和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赵旭峰介绍说,“它的基本调式有七字调、十字调、五更调、莲花落四种。在念卷时根据不同的内容套用不同的调式即可,基本调式的串接就可套用到不同的宝卷作品上。凉州宝卷实际上是佛教变文的一种分支,是敦煌变文的重要元素,也是天梯山石窟文化的重要元素。宝卷讲的内容,主要是宣扬孝道和善道为主。我在天梯山的讲解过程当中,有时候会把这个宝卷的说唱内容讲给游客听,对凉州宝卷的传播和天梯山石窟的宣传,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西凉乐舞表演。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

源自石窟壁画中的西凉乐舞,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艺术形式,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韵律,既是地域特色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融合的有力见证。

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武威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凉州区文化馆文艺部主任付泓,多年来一直为西凉乐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努力。千年国乐,有过辉煌,亦有寂静。西凉乐舞,躺在壁画里,藏在文献中,想要“复活”西凉乐舞,就必须走进石窟,寻找千年密码。付泓在解释西凉乐舞与天梯山石窟的渊源时说道:“我们在很多壁画里都可以找到西凉乐舞的影子,作为一个时代的国乐,他们呈现在壁画和塑像中,是那样婀娜多姿,骞骞欲飞。但是寻找西凉乐舞的源头,还是要看天梯山北凉壁画。”如今,复活的西凉乐舞和重焕新生的天梯山石窟都是成为武威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