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名学者罗伯特 · 布莱克威尔和理查德 · 方丹在近期出版的《失去的十年:美国重返亚洲与中国实力的崛起》中表示,从 2011 年奥巴马 *** 宣布 " 重返亚洲 ",到 2021 年前后拜登 *** 开始部分地将重心转向亚洲,这十年是 " 失去的十年 "。

“美国改变中国失败了”,这就是心理作祟,你失败个鬼?

这两名美国学者认为,这十年,中国的实力和自信心大幅提高;美国国内分歧愈加严重;世界对美国领导力的怀疑日益加深;如今,美国在亚太所处的位置比宣布 " 重返亚太 " 时更弱。

我认为,两位美国学者的研究结论带有 " 美国中心主义 " 色彩。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不是美国人的亚洲。你失去个鬼?美国在亚洲影响力下降,中国影响力上升就叫 " 失去的十年 ",这实际上是一种霸权心理。在我看来,这种心理就不对。

两名学者在书中总结了美国 " 重返亚太战略 " 失败的五大原因:

之一,美国长期低估了中国的实力;

第二,其他地区冲突不断,分散了美国的精力;

第三,美国历届 *** 对 " 重返亚太 " 的具体目标、财政开支、政策细节一直存在分歧;

第四,这个议题在美国国内关注度过低,没有一任总统给予足够重视;

第五,亚太地区没有发生类似珍珠港偷袭或者 "9 · 11" 那样的爆炸性事件引起足够 " 关注 "。

从我的角度看,这五方面原因里,之一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可能是中国韬光养晦把美国忽悠了。我们好长时间对美国说,老大,我真不行。另外,那些傻 " 公知 "" 恨国党 " 可能也对美国起了一点误导作用。他们真诚地讨厌中国,看不起中国人,然后天天跟美国说,中国不行了。

第二条,美国被其他地区问题分散了精力。我觉得这反映了美国的战略定力不够。真正的战略家都是抓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忍一下,或者让兄弟们处理一下就完了,用不着亲自上场的。

2021 年 8 月,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数百人和一架美国 C-17 运输机一起奔跑。(图源: *** )

第三条,美国的对华政策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这个没办法。美国的体制决定了 " 一朝天子一朝臣 "" 一届 *** 一届政策 "。

第四条,美国国内不关注这个话题。对于一般美国老百姓来讲,他们当然关心明天的房贷能不能还上,美国大兵跑到阿富汗山区扔炸弹跟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最后一条最逗了。珍珠港偷袭、"9 · 11" 事件,这是心态比较变异的日本人或 *** 才干的,堂堂中华怎么会干这种事?

两位学者承认,美国过去的 " 接触 " 政策失败了;还给美国 *** 出了主意:将美国的注意力、时间和资源大幅转向亚洲。他们辩称,美国对中国制定的某些政策只是对中国的某些政策作出反应,而中国所做的选择是对美国想要生活的世界的直接挑战。

2016 年环太军演(图源:美国海军)

我觉得这两位美国学者给出的建议比较空。他们主要是批评克林顿 1996 年提的 " 接触 " 政策:通过接触改变中国,让中国在政治上走向西方民主道路,经济上成为美国的附庸,文化上成为美国的追随者。这种期待就不现实。现在到底该怎么应对中国?这两位学者其实没有给出很明确的答案。

美国不接受中国崛起,但是又想不出招。这几年,美国方面提出了很多概念,这些概念能不能成为政策,不好说。这其实是美国的大问题。前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认为,美国更大战略失误就是缺乏全面对华战略。我个人同意这个观察。

马凯硕(资料图)

中国既老实,又 " 身怀绝技 "。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其实没有什么好选择。美国跟中国打,肯定不是办法。

冷战时期,苏联 " 性格怪异 ",总打人,经济上和世界的联系又不多,所以美国用 " 遏制 " 战略比较奏效。但是 " 遏制 " 对中国肯定是无效的。中国已经融入世界了,成为了很多国家的之一贸易伙伴了。国际社会跟中国接触是有好处的。打个比喻,中国在单位人缘很好,工作很勤奋,给大家带来很多利益。你天天说中国好不好,没啥作用。

" 接触 " 战略更没用。中华文脉五千年不断,战略定力太好了;又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美国的国家历史才两百多年,怎么能改变中国呢?太可笑了。

我觉得美国的对华战略应该化繁为简——接受中国崛起,把中国当伙伴,一块来解决问题。那么,中美之间什么矛盾都没有了。中国是一个很强大的对手,但是性格非常好。如果你把中国当伙伴,中国肯定诚心诚意跟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