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形势下,高质量文化产业具有绿色、数字、智能等重要特质,具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极大潜力和空间。我们要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要素特征和实践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体、对象、载体、手段等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合“新质”发展动能,强化科技创新驱动。随着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劳动工具也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生产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应用愈发广泛,从内容生产上的AI生文、AI生图、文生视频等,到内容分发上的个性化算法推荐、内容运营上的数字人等技术应用,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升。要把新一代 *** 通信、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引入文化创作生产、分发流通、运营消费各领域全流程,特别是与传统文化产业、地方特色文化融合发展,优化提升内容品质和载体形态,增强智能交互体验应用场景,实现新质生产力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二次赋能。比如,江苏扬州借力“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 主题宣传活动,挖掘利用运河文化资源禀赋,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大屏小屏共振,开展多语种、多渠道、跨平台、跨文化传播,推动新时代“运河之歌”在 *** 空间长久回响、在海内外广泛传播。要大力推动数字文化建设,通过对文化内容的深度数字化处理,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注入新的生命力与传播力,让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可观、可闻、可及、可感。要利用和发挥 *** 延伸文化产业链的平台功能,支持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和数字基础设施,为基于 *** 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支撑。

探索“新质”生产模式,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要求我们发挥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文化优势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文化生产力转型变革升级,深化文化市场“放管服”改革,建立适应文化新业态发展特点的监管机制,打通 *** 、媒体和市场间的壁垒,畅通新型主流媒体、政务类新媒体、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的资源池和流量池,优化文化发展营商环境,增强文化主体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发挥“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倍增效应,推动形成一大批以数字技术、信息、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及时将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成果应用到文化产业链,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传媒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协同创新,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新动能。比如,人民网发布的“幸福运河”大模型共建计划、央视频启播的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北京市文物局与讯飞星火联合打造的“首都文博大模型”等,展现了 *** 、媒体、企业多主体协同,技术、文化、产业多要素融合的创新实践。

打造“新质”人才队伍,提升数字能力素养。劳动者在生产力要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新型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主体。文化产业承担着优化经济结构和满足人民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双重功能,因此对从业的新型劳动者有着更高的要求。要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重点加强文化工作者在虚拟现实、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培训,培养创新创作思维,培育打造和积极引进高层次科研技术人才和应用工匠型人才。要着眼劳动形态多样化趋势,积极适应并灵活运用远程工作、自由职业、项目制工作等新型工作方式,引导更多劳动者向文化产业新业态涌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加深人机协同程度,实现人机双向赋能,构建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增长与劳动就业稳定的良性生态圈。例如,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夭夭”、人民网的“蚣蝮”、敦煌研究院的“伽瑶”、扬州文旅的“扬小柳”等数字人,依托强大的数据库化身文博场所的导游、对外传播的大使等角色,更好提升生产工作效率、服务群众个性化需求。(袁慧中 江苏省委党校第1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 *** 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