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界面
界面新闻记者 | 陆柯言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身处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很难不注意到在各个展馆出尽风头的人形机器人。它们灵活且聪明,会跳舞、爬山、后空翻,说笑话,热门程度不亚于当前最受关注的大模型。
今年参展的人形机器人有25款,数量成为历届之最。参展厂商频频提到一个词:具身智能。这是人工智能的其中一个发展领域,指一种智能系统或机器能够通过感知和交互与环境进行实时互动的能力,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参展商们坚定地相信,机器人就是AI的未来。
声量更大的人形机器人无疑是特斯拉第二代Optimus,这是它首次在中国亮相。不过,展台上的Optimus无法互动、触摸,只能隔着玻璃罩观看。相比起互动,特斯拉似乎更想强调它的应用前景。
据介绍,第二代Optimus的行走速度相比前代提升30%,手指拥有了感知和触觉,可以手握鸡蛋、搬运重物。借助视觉神经 *** 和FSD芯片,它可以模仿人类操作,进行电池分拣训练。明年将会有超过1000个它投入到特斯拉超级工厂,帮助提升生产效率。
应用前景的确是今年人形机器人展台提及的高频词汇。总体来看,机器人厂商已经找到了诸多应用场景,甚至拿到了不少意向订单,正在积极准备量产交付。可以说,人形机器人厂商已经步入了大规模商用的前夜。
例如开普勒推出的先行者K1,它配备了40个关节自由度、80多个传感器,拥有复杂地形行走、智能规避障碍等多种能力,售价在3万美元左右。开普勒CEO胡德波表示,目前已经收到了来自物流、汽车制造、冶金等行业的意向订单,计划在今年10月份进行小批量生产,明年正式进厂,预计出货量达几百台。
制造业对人形机器人展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尤其是自动化程度更高的3C、家电、汽车等厂商。近日,优必选也宣布达成与一汽大众的合作,优必选将在一汽大众的工厂引入Walker-S机器人,承担螺栓拧紧、零件安装、零件转运等工作。优必选董事会主席周剑表示,人形机器人计划今年内进入新能源汽车产线实训并在年底前完成交付,于明年进行小批量交付。
傅利叶在本届WAIC期间展出了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并宣布已经实现量产交付。基于强化学习算法和大量仿真训练,它能够模仿学习人类运动,完成跳舞、打鼓、放置物品等日常生活动作,也能在户外复杂地形和非平整路面上顺利行走。据透露,GR-1售价在150万元-200万元之间,应用场景在科技馆、科研机构、高校等。
一些厂商开始在机器人上搭载多模态大模型,例如岩芯数智推出的Yan1.2多模态大模型。在一款名叫小智的机器人里,Yan1.2和树莓派5代芯片的配合,能够在极低算力的设备下实现多模态能力。
岩芯数智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传统的自动控制机器人不同,Yan1.2可以搭载在智能手机、机器人以及其他多样化设备上,基于大模型的语音和视觉处理能力来实时识别环境、准确理解用户的模糊指令和意图,并据此控制其机械躯体高效完成各类复杂任务。
不少观众的都对界面新闻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节奏比预期更快、潜力也比预期更大。例如,它的上肢双臂能够在制造业替代复杂、频繁的人劳动,运动能力则能够取代具有安全风险的劳动。待到机器人大脑变得更成熟之后,还有望承担更高算力的工作。
但同时也要承认,人形机器人商用的步伐仍然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由于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并不十分完善,许多厂商仍在奋力量产交付的阶段。即便是巨头特斯拉,目前也只能向1000台努力。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曾提及,Optimus连执行器都需要定制,目前没有供应商生产Optimus需要的执行器。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则直言,具身智能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由之路,并且只有人形机器人才能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人类社会存在的所有数据,都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所有对世界的理解、认知和情感的数据,都是基于人体产生。猫、鸟、虫、鱼等动物身体,都无法感知到人类世界的方方面面,也不可能训练出通用人工智能。”许彬说。
许彬认为,未来三到五年内,人形机器人可以在智能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5到10年可以在家庭服务等复杂开放环境下落地应用。
海外厂商也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非常乐观。马斯克预言,未来将会是人手一台人形机器人的世界,如果算上工业应用领域,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达到200亿。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则认为,人形机器人在未来2-3年内会有突破性技术进展,100年后遍布大街小巷,就像汽车那样普及。
中美厂商正为此展开激烈角逐,期待在那时到来之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拿下重要一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