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抱团的本田和日产未必能“取暖”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嘉欣

本田、日产的合并谈判迎来这两家汽车制造商的正式官宣,受该消息影响,本田汽车美股盘前大涨超16%。

据央视新闻,12月23日,本田和日产共同宣布,双方已就合并事宜签署谅解备忘录,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二者将以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合并。

双方声明表示,谈判预计将在明年6月前结束。本田、日产两家公司预计将在2026年8月成立控股公司。本田将任命控股公司的总裁,并且拥有超过半数的董事会席位。

涉及此次合并协议的还有日产持股的三菱,后者将于明年年初判断是否加入。目前三家公司已经达成初步协议,计划展开讨论的重点是围绕智能化和电气化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按照2023年日产和本田的全球销量(分别为337万辆和398万辆)计算,假设三菱(2023年销量78万辆)也加入的话,三者合并后成立的汽车集团销量将在丰田(1123万辆)和大众(923万辆)之后,排名全球第三。

该声明还表示,本田和日产寻求通过合并实现整体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年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的目标。

至于合并谈判的原因,日本媒体分析称,由于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竞争,过去日本汽车制造商占据优势的发动机技术竞争力减弱,新涌现的汽车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能力也加剧了日系品牌的危机。

受到中国汽车品牌迅速发展的影响,日系最为重要的中国和东南亚市场也出现动荡。今年前11个月,本田和日产的在华销量分别下滑30.7%和10.5%;曾经被日系主导的东南亚地区,现在也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出海、建厂的一大目的地。

日产和本田在另一个重要的美国市场也陷入困境。日产新车开发速度缓慢,未能在美国推出正值需求上升期的混合动力车,而本田则在美国全面启动纯电车型的销售导致其汽车业务利润出现下滑。

最新财报显示,日产汽车2025上半财年(2024年4月至2024年9月)营收同比下滑1.3%至5.98万亿日元,净利润同比下滑93.5%至192.23亿日元。本田同期营收同比增长12.4%至10.8万亿日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9.7%至4946亿日元。

受经营低迷影响,日产11月宣布将全球产能削减20%,启动相当于整体近1成的9000人规模的裁员,整合措施的制定成为当务之急。在此之前,今年7月本田也宣布削减在华三分之一的燃油车产能。

对日产和本田来说,合并能否改变现状是问题的关键。根据现有媒体报道信息来看,合并之后能够在包括汽车生产、软件研发、电动化转型等各领域实现协同效应是两家企业期望达成的目标。

汽车生产方面,本田和日产将探讨在彼此工厂共同生产汽车的方式,例如,本田向日产提供混合动力车的方案,日产则可以为本田提供其在欧洲所缺乏的汽车生产工厂。另外,实现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和车载软件的通用化也在两者规划之中。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撰文表示,本田和日产合并的产业互补的意义似乎不大,都面临新能源技术发展迟缓、市场萎缩的压力,需要加速新能源技术创新,推出更强技术的产品,顺应世界新能源化和SUV化的趋势。

他个人不看好日产和本田的合并,并认为本田和日产均需要加大中国本土化研发投入和实现依托中国产业链优势的产品创新,实现赋能日产和本田的全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