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盐。但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吃盐太多了。

中国减盐战争,会败于外卖吗?

中国是世界上吃盐最多的国家之一,成人每日人均摄入量超10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儿童还要更少。

5克盐,不到一啤酒瓶盖的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量都是挑战。长期高盐饮食,升高的血压下心血管变得脆弱,肾病、胃癌等疾病的风险也增加。

中国的减盐战争早已打响,进展艰难。外卖和预制餐食的兴起,也为这场战役带来了新的挑战。

隐蔽的盐

高糖饮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二者的关系从字面上直白显露。但盐与血压的关系,却相对隐蔽。

这种隐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人们往往不会将吃盐多与高血压直接联系起来,知道了也容易抛之脑后、不加控制。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长期吃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是一个缓慢、递进的过程,温水煮青蛙似的让人感知不到风险。

另一方面, 食物中的盐可以很隐蔽,当不觉得咸时可能已经吃下了很多盐。比如当下流行的焦糖海盐味食品,加的盐不少咸味却不明显,这是因为甜味可以削弱人对咸味的感知,咸味也可以反过来让机体对甜味更敏感。

隐蔽带来的结果是,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盐,更懒得去精确计算——这困难又麻烦。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每1克普通食盐中,约含有0.4克钠。目前推算盐摄入量的金标准,是测量24小时内从尿液中排出的钠含量。2019年,有研究者综合分析了70项研究,这些研究覆盖了中国大部分省份、时间跨度长达40年,并且均报告了受试者24小时尿钠排泄数据。

结果显示,根据尿钠数据推算,我国3~6岁、6~16岁、成人平均每天盐摄入量分别为5克/天、8.7克/天、10.9克/天, 中国是世界上盐摄入量更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成人平均每日盐摄入量丨原图:参考资料2(Monique Tan provided)

2023年,一项关于中国成年人钠摄入量的全国性调查发布。通过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多阶段、随机抽样,10114名成年参与者的24小时尿液样本被收集。结果显示,受试者24小时尿钠排泄量平均为4.121克,对应的盐在10克以上。

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的元素,包括蔬菜、奶制品、肉类等,但这些食物中的钠含量通常不高。此外,一些调味品如味精(谷氨酸钠)也含有钠,但相比于盐,它们对日常钠摄入量的贡献较小。 人体摄入的钠主要来源于盐,并且90%以上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因此比起单纯的饮食调查,例如让受试者回忆过去特定时间内吃了哪些食物、吃了多少等,采用24小时尿钠数据来推算吃盐量更为准确。而上述使用这种 *** 的大型研究,都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居民食盐摄入量一直很高。

在此基础上,中国北方吃盐更多。从1980年到2010年,北方地区吃盐量稍有下降,但成年人的平均盐摄入仍然很高,为每天11.2克。南方地区盐摄入量则在增加,从8.8克上升到10.2克。

中国南北方盐摄入趋势变化丨原图:参考资料2(Monique Tan provided)

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盐,或者更准确地说,离不开钠。钠离子,可以维持体内液体平衡、保证神经肌肉正常工作。对于普通人来说,5克盐对应的钠含量,已足以保证基本的生理需求。 当长期摄入盐过多时,风险也悄然而至。

减盐,一条突破口

人体内大多数钠,都存在于血液和细胞周围的间隙液内,也就是说基本在细胞外面。盐吃多了,体内钠离子随之增多,身体为了维持渗透压、让细胞内外的液体浓度不失衡, 便会保留更多的水分,血容量因此增加——有时候大吃一顿,第二天人会显得“肿肿的”,盐摄入过多是原因之一。

正常情况下,机体不断监测着体内钠含量和血容量的变化,发现两者增高时,会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将它们维持在适当水平。但凡事都有限度,当长期吃盐过多, 超过了人体的调节能力,增加的血容量会持续对血管壁造成压力,高血压的风险可能因此增加。

很多因素能影响血压,遗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 高盐饮食只是其中之一,但它的影响不可忽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发现中国北方地区高血压患病率比南方高。INTERMAP研究是在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4个国家展开的一项国际合作,通过深入分析中国样本人群,该研究表明,北方受试者血压的平均收缩压比南方高7.4mmHg, 并且这种南北差异有三分之一是钠摄入量不同引起的。

高盐饮食对血压的这种“贡献”,还源于中国庞大的盐敏感群体。盐摄入量对血压的影响因人而异,一些人会特别敏感,这称为盐敏感性(salt sensitive)或者钠敏感性(sodium sensitivity)。研究显示,盐敏感性在亚洲人中更为普遍, 中国成年人中大约30%~40%属于盐敏感群体,而在高血压患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0%~60%。

当高敏感人群又遭遇高盐饮食习惯,高血压成了中国人群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数据显示,约27.5%的中国成年人患有高血压。随着人群预期寿命的延长、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的总患病率还在增加,年轻化趋势也更加明显。

高血压的更大危害并非其本身,而是它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许多高血压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甚至对血压升高毫无察觉。但如果不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随着时间推移,长期且严重的高血压状态会损害心脏和血管, 增加卒中(中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有着高致死率、致残率。中国因疾病而死亡的人中,至少40%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幸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者生活无法自理。 在心血管疾病众多风险因素中,高血压是首要危险因素,约2/3的卒中和1/2的冠心病可归因于血压升高。

中国因疾病而死亡的人中,至少40%是死于心血管疾病丨参考资料10

因此要预防心血管疾病,一个关键的措施便是尽可能将全人群的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而以人群为基础的控盐,是这个过程中更好的突破口。

一方面,减盐确实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多项高质量研究发现,无论是在高血压人群还是健康人群中,持续、适量地减少盐摄入量都能降低血压水平,并且减盐的程度和血压降低的程度还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减盐程度越高,血压下降幅度越多。

另一方面,减盐可以说是性价比更高的干预措施。为了应对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常见慢性病,世界卫生组织曾联合专家委员会确定了5项优先干预措施,分别是控烟、减盐、改善饮食和体力活动、减少酒精摄入、普及基本药物与技术。

而针对中国所估算的干预成本中, 减盐的成本更低,约为0.05美元/人/年,低于限酒(0.07美元/人/年)、全民控烟(0.14美元/人/年)、控制体重与加强体力活动(0.43美元/人/年)以及高危心血管疾病个体的基本药物干预(1.02美元/人/年)。

减盐的成本更低丨翻译、整理自参考资料14

有效且性价比高,于是减盐成为了重要且优先的公共卫生政策。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全球总目标是,到2025年全球人口的平均盐消费量减少30%,并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儿童根据能量需求还要更少。

中国的控盐标准也在变化。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超过6克。 而2022年发布的最新版膳食指南中,这一数值变为了5克。

这一调整意味着,中国对齐了世卫组织的标准,也标志着减盐工作的紧迫性。

人均1克的差异,到底会带来多大区别?根据2022年发布的一项模型研究,在中国,每天减少1克食盐摄入可以将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约4%,将卒中风险降低约6%;如果这种变化能维持到2030年, 可以预防近900万起心血管事件,其中400万事件是致命的。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直言:减少盐摄入量是挽救生命的实际行动。

但针对盐的战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减盐战争

全世界人们吃下去的盐,几乎都比实际需要多得多。控制盐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威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挑战。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们吃下去的盐70%~80%来自于加工食品,比如面包、饼干、加工肉类和快餐食品等。 因此鼓励甚至强制食品企业改变食品配方、减少盐添加量,是这些国家控盐的重要策略。

比如英国从2003~2004年启动全国减盐计划,7年间人群24小时尿钠排泄减少了15%,相当于每日人均盐摄入量从9.5克减少到8.1克。与食品行业密切合作、逐步调整食品配方,是英国减盐取得成果的关键。负责减盐的行动组,为不同类别的食品制定了渐进的减盐目标,并为食品行业制定了达到目标的明确时间表、实施流程,5年内使超市的大多数加工食品含盐量降低了20%~30%。

为了指导食品行业借鉴国际经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中国营养协会制定了《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之一版于2018年发布,今年发布了第二版。食品工业减盐,之一阶段的目标是到2027年争取达到加工食品平均钠含量水平减少约5%~10%。 不过该指南是引导、鼓励性质的,没有强制性,食品加工企业是否遵循某种程度上是良心活儿。

近年来,市面上确实陆续出现了一些减盐版本的加工食品,比如减盐榨菜、减盐肉制品(火腿肠、午餐肉、培根等)、减盐罐头、减盐酱料等, 主要集中在大型食品企业。政策的推动、企业社会形象建设的需要等,促使一些大型企业愿意在减盐产品的研发上投入资源,产品本身也常定位于“高端市场”、“精品市场”。不过从企业占比来看, 我国中小型食品企业占总体企业数的85%左右,在减盐产品的研发上,这些企业更可能面临资金、技术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挑战,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在减盐产品领域的深耕。

实际上,在中国,要达成减盐目标,仅靠减少加工食品中的盐也远远不够,它并不是我国居民盐摄入的主要来源。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盐其实是在烹饪过程中添加的。

传统饮食模式下, 我国居民约70%~80%的盐摄入来自家庭烹饪时加的食盐,其余来自酱油、外出就餐、预包装食品等。这意味着,家庭烹饪减盐才是大头。更是有研究者直称“家庭烹饪减盐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直接关系着国家减盐工作的成败”。

中国居民膳食钠摄入来源,家庭烹饪是大头丨原图:参考资料18

因此,想办法减少家庭烹饪用盐,一直是我国控盐的主要方向,在这一点上的具体措施则包括 推广盐替代品、普及限盐工具,以及实施广泛的公众健康教育。

盐替代品的代表是“低钠盐”。在普通食盐中, 用一定比例的氯化钾替代氯化钠就是低钠盐,它可以减少钠的摄入,同时增加钾的摄入。低钠盐在中国市场已有数十年历史,市售产品氯化钾含量一般不超过30%。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老年人是使用低钠盐获益更高的群体,血压正常的健康人群也可以考虑使用低钠盐。在一项针对中国600个村庄、20995名高危人群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平均近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与食用普通盐的对照组相比,食用低钠盐的干预组中风风险降低了14%,总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了13%,过早死亡的风险降低了12%。

但现实中,低钠盐的普及率并不高,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到普通盐的10%。我国市场上,低钠盐的售价比普通食盐高,主流产品差价约为0.8元/100克,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广泛采用低钠盐并不是商业上的“明智选择”。我国关于低钠盐的推广指南中,最为推荐的应用场景,也是家庭烹饪和集中养老机构。

低钠盐应用场景推荐丨《中国低钠盐推广应用指南(实践版)》

而家庭在选择盐时,是否会优先考虑低钠盐,是多种因素决定的。除了经济因素,对低钠盐是否了解、认同,购买是否便捷等,都会影响选择。比如上述涉及600个村庄的研究中,基线调查时农村地区只有5.9%的人表示了解低钠盐,1.4%的人使用过低钠盐。市场需求也会反过来影响盐业开发、生产和销售低钠盐的意愿。

实际上低钠盐也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对于肾功能不全或高钾血症患者来说,它可能并不适宜。一些对味道较为敏感的人,会在低钠盐中察觉到金属味或苦涩味,这也影响了低钠盐的普及。

除了低钠盐,使用限盐勺、限盐罐等工具,也是重要的家庭减盐措施。对于中国人来说,5克这种精确的重量描述反而是模糊的,市场上主流的限盐勺,一平勺等于固定的盐量,比如2克盐、1克盐,有助于人们判断做饭时具体加了多少盐。全国不少省市都曾向居民免费发放大量限盐勺,比如2007年北京发放了650万把,2008年上海发放了600万把,2011年~2016年山东发放了1300多万把。

但2021年一项针对中国10个城市(4个一线城市和6个新一线城市)的调查中, 研究者发现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也只有不到四成家庭使用限盐勺。正确使用率则更低,比如针对北京顺义的一项调查中,只有不到14%的人会正确使用盐勺——根本不管刻度和量、把限盐勺当作普通勺子多加几次盐的现象,很普遍。

无论是推广低钠盐还是限盐工具,其核心都是希望改变人们的日常行为。要行为改变,知识的普及是基础,因此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减盐知识、开展公众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控盐工作中。这些努力是有效的。尽管不同调查的数据存在差异,但总体趋势表明, 近些年来公众对高盐饮食危害的认识在加深,很多人也有减盐意愿,比如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2018~2019年进行的调查显示,近90%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愿意减少盐摄入量。

然而认知与实际行为之间,依然有着鸿沟。在改变行为的过程中,个体往往要遭遇两类障碍——内在的主观障碍,以及外在的客观障碍。

从主观上来说,盐虽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成瘾物质, 但人们对咸味食物的偏好根深蒂固,对减盐可能信心不足甚至有抵触情绪。尤其是对于血压正常的人,减盐饮食可能不会带来立即可见的益处,但饮食习惯的改变却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CFIC)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难以舍弃口味是减盐的更大障碍。

从客观上来说,很多时候人们的饮食并非深思熟虑的自主选择,而是一种被社会环境影响的选择。快速数字化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正在发生变化,饮食模式也随之转变。 外卖和外出就餐的增加,使得维持低盐饮食在实际操作上变得更加困难,也让中国的减盐战争迎来了新挑战。

被外卖拖累的进展

过去几年,中国在线送餐服务蓬勃发展,也是预制餐食的主要集中地之一。数据显示,2020~2022年,我国外卖用户增加1.02亿,达到5.21亿。

生活在当下的人们,高度依赖外卖和在外就餐。在10个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受访者接受调查的过去3天,超过七成的人曾在外就餐或点外卖(不含早餐),其中17.59%的人平均每天都有1~2顿饭在外就餐或点外卖,还有4.04%的人几乎顿顿都在外就餐或点外卖,“重口味”菜品更是常见选项。针对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一线城市,近40%的盐摄入开始来自于家庭烹饪之外。

外卖的饭菜通常含有较多的盐。有研究者在成都从外卖平台上随机收集了105份餐食,通过检测发现外卖餐食的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但含盐量均较高,一份外卖平均含盐量4.161克。105份外卖中,只有4份餐食的钠不超过767毫克(每餐建议的钠摄入量)。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甚至有研究者较为悲观地认为, 迄今为止在减盐方面取得的缓慢进展,可能会被城市化带来的加工食品和外卖食品消费的迅速增加所抵消。

外卖平台基本不会提供相关营养信息,指导消费者做出更健康的选择。为此,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清华大学合作,进行了一项尝试。

2020年~2022年,在北京、台州、沈阳、成都四个地区,该团队与“饿了么”平台合作,测试了健康信息以及点餐时选择架构的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具体干预措施有3种以及它们的组合:

②为一些菜肴提供低盐选项,打开子菜单,里面会有“正常盐”和“减盐”两种选择,默认是前者;

③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将“减盐”设置为子菜单里的默认选项。

131家餐厅被分配到5个干预组,此外还有772家餐厅作为对照组。

研究示意图丨原图:参考资料29

数据显示,干预组(包含以上各种干预方式)订单中包含减盐菜品的比例为1.4%,而对照组中这一比例为0.6%(对照组中的消费者只能在下单前通过备注减盐), 两者相差0.8%。考虑到中国每日在线订餐量巨大,如2021年时为平均5570万/天,如果以上干预措施能广泛实施,0.8%这个看似不高的比例,所代表的订单量也是巨大的, 相当于每日额外有近45万份订单中包含减盐菜。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仅有健康信息并不能有效促使消费者选择低盐菜肴。选择架构的变化,即向消费者提供包含“正常盐”和“减盐”选项的子菜单,更能促使他们健康饮食, 默认选项为“减盐”时积极效果大于默认为“正常盐”时。

餐饮业“重盐”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研究曾对6个省192家餐馆(其中83家提供外卖服务)进行过调查,发现不论地区、餐厅规模,盐都是用量最多的含钠调味品;而酱汁/酱料,味精、鸡精的用量存在地区差异,可能跟价格、当地流行的菜系类型等有关。

对于靠口味提升竞争力的餐饮业来说, 盐是更便宜的调味品,多放盐在行业内形成了一种“同行都这样,我不做便可能落后”的共识。同时,对于一些不良商家来说,盐的作用不仅限于调味,还可以掩盖食材的新鲜度问题。

我们都知道减少外卖是更健康的做法,但现实中这并不容易。外卖种类多样、方便快捷,对于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来说,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上述在“饿了么”平台进行的研究, 可能是一种减少外卖盐摄入量的可行措施,对消费者来说操作也相对容易、可及,它通过简单改变环境发挥引导作用,可以让需要点外卖的人以最小的“额外努力”做出选择,减盐障碍减少。

但研究结果要变成公共政策是艰难的。这项研究只在4个城市、1个外卖平台、很有限的餐厅和菜品中做了初步试验,长期结果也未知。初步的研究结果都需要在更广泛的人群中、更长久的追踪中验证有效性,而这涉及到复杂的研究设计、操作过程和数据分析,需要时间、物力、成本等。

同时一项公共政策的实施,也需要同步建立起一套长期的管理、评价、监督机制,这意味着学术界、食品行业从业者、外卖平台、 *** 机构等不同团体的沟通合作、利益协调。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激励外卖平台和餐厅实施类似措施、平台算法如何更有效地支持减盐行动、如何监测餐食是否真正做到低盐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各方面来说,至少这都是一个短期内难以建立起的社会机制。

改变盐的“极乐点”

在电冰箱和现代保鲜防腐技术发展起来之前,盐起着减缓食物腐败变质的作用。盐腌制品中,盐创造的高渗环境能让细胞失水,一些微生物无法生存;同时,盐可以“束缚”水,当钠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后,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水分减少,生长繁殖受到抑制,食物便不容易腐坏。 如今盐的防腐作用变小,但人们对盐腌食品的喜爱却一直保留到现在。

盐一直被称为“百味之首”,酸、甜、苦、辣、咸、鲜,可以随意组合,但一道菜肴里若没有咸味,美食的享用感受容易大打折扣。但现在,百味之首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杀手”。 除了前面提到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高盐饮食还与其他疾病存在关联。

比如慢性肾病。过量的盐增加高血压风险,而后者是慢性肾病的常见风险因素之一。据统计,2019年中国有558万人受到与高血压相关的慢性肾病影响,导致至少7万人死亡。另一方面,慢性肾病患者因肾功能受损,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变差,对高盐饮食会更敏感。根据《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减少盐消耗量是中国慢性肾病防治的重要一环。

胃癌的发生发展,也与盐摄入过多相关。过量的盐会 *** 胃壁,增加胃癌风险,同时可能促进幽门螺杆菌(H. pylori)在胃中的定植——这种细菌是明确的胃癌风险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胃癌的一级预防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改变生活方式,后者则主要包括减少盐摄入量、控制体重、减少烟酒摄入等。

高盐饮食还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吃的钠越多,肾脏需要排出的钠就越多,这可能增加钙从尿中的流失,而较高的钙排泄与较低的骨矿物质密度相关。

减盐困难,但从更长远的健康来看,个人依旧值得为之努力。理论上来说,存在一个极乐点(bliss point)——当食物中盐含量达到某一个水平时,食物的味道更好。 但这个极乐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可塑性。研究表明,人的口味可以慢慢改变,炒菜时少放5%~10%的盐并不影响菜肴的口味。

营养成分表中间一列的营养素含量,通常是每100克、100毫升或是每份食品可食用部分所含的对应营养素含量。而要理解最右列的营养素参考值(NRV%),可以来看下面这张图。

营养成分表丨cn-healthcare.com

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钠应不超过2000毫克。 上图中,每100克食物中含有618毫克的钠,刚好占建议量2000毫克的30.90%(约等于成分表上的31%),这就是NRV%的含义。如果整袋食品有250克,当你吃完它时,你就达到了今日钠建议摄入量的31%*2.5=77.5%。

一项国际研究曾对中国、德国、奥地利、美国、匈牙利、印度、巴西和南非的受试者进行了调查。在关于减盐责任的问题中,参与者被要求使用从 1(完全不负责)到 7(极其负责)的等级,来评价他们认为特定个人或组织对减盐的责任程度。

结果显示, 参与者认为自己对减少盐摄入负有更大的责任,平均得分是5.9分,其次分别是食品制造商(5.0分)、餐馆/快餐连锁店/餐饮供应商(4.7分)、超市/当地商店/市场(4.2分)、家人和朋友(4.1分)、国家 *** (3.5分)、国际组织(3.3分)。

以上国家自我报告的减少盐摄入量的平均责任丨原图:参考资料39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即使人们知道减盐困难,也抱怨社会环境让减盐难上加难,这都是事实,但理智上仍然清楚——如果真的想减盐,最核心的仍然是靠自己。

减盐战争还在继续,任重道远。根据《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中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人均盐摄入量降低到每天5克以下。显然,这场战争需要一张强有力的网,罩住与盐相关的每一环, 而任何环节的“疏漏”,都会让这场战争更为艰难。

能否取胜,目前依然未知。

参考文献

[4]https://www.msdmanuals.cn/home/hormonal-and-metabolic-disorders/electrolyte-balance/overview-of-sodium-s-role-in-the-body

[8]https://www.who.int/china/activities/reducing-sodium-in-food-and-excessive-salt-intake

[9]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 [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 (07): 625-660.

[10]刘明波,王增武,樊静,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要点解读 [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4, 22 (07): 577-593.

[11]褚红玲, 颜力, 李妍等. 全民减盐的科学证据与政策建议[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3, 6(11): 23-30.

[15]http://dg.cnsoc.org/article/04/J4-AsD_DR3OLQMnHG0-jZA.html

[21]https://www.georgeinstitute.org/projects/china-salt-substitute-and-stroke-study-ssass

[22]罗晨,褚怡冰. 十大城市家庭厨房调查:“三减”,知与行有差距[N]. 中国食品报, 2021-11-29 (003). DOI:10.28137/n.cnki.ncspb.2021.001987.

[24]https://mp.weixin.qq.com/s/-mVqCj-AOcrDD4rsrT97PA

[27]https://www.who.int/westernpacific/news-room/feature-stories/item/reducing-salt-intake-in-china--cooking-healthier-meals-at-home

[28]https://www.who.int/westernpacific/news-room/feature-stories/item/reducing-salt-intake-in-china--nudging-consumers-towards-ordering-healthier--low-sodium-menu-options

[30]李丽,杜文雯,张继国,等. 中国6省餐馆减盐环境及含钠调味品使用情况调查 [J].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 (06): 663-666.

[31]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0952/

[32]Youyuan Bu, Yueru Liu, Maigeng Zhou, Peng Yin, Kejun Liu, Yamin Bai, Xuancheng Lu. The Burden of Hypertension-Relat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 China, 2010–2019[J]. China CDC Weekly, 2024, 6(14): 282-288. doi: 10.46234/ccdcw2024.055

[34]https://www.iarc.who.int/news-events/the-current-and-future-incidence-and-mortality-of-gastric-cancer-in-185-countries-2020-40-a-population-based-modelling-study/

[35]https://www.worldactiononsalt.com/salthealth/factsheets/osteoporosis/

作者:黎小球

编辑:odette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