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毕陆名

昔日独角兽企业柔宇科技破产清算获受理,系“天才少年”自美回国创立

根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发布的公告,昔日柔性屏独角兽企业柔宇科技的破产清算案,已于 5 月获法院正式受理,并已指定管理人。

柔宇科技破产清算案获法院受理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6 月 6 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该法院已于 2024 年 5 月 15 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为柔宇科技管理人。

根据公告,柔宇科技的债权人应在 2024 年 8 月 30 日前向该公司管理人申报债权。未在上述期限内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但对此前已进行的分配无权要求补充分配,同时要承担为审查和确认补充申报债权所产生的费用。未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柔宇科技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柔宇科技管理人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

此外,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定于 2024 年 9 月 13 日上午召开之一次债权人会议。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

据之一财经报道,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债务重组与预重整专业委员会主任邓培启律师向记者表示,破产法规没有规定具体的管理人接管时间表。但是,如果适用简易程序,需要在受理后三个月结案,故接管的时间需要尽快,管理人一般在接受指定后一周之内就会完成接管手续,顺利的话几天内可以完成接管。但如果破产债务人不配合,或者接管的资料和事务比较多,案情又比较复杂,那么接管的时间就会延长,需要根据个案的实际情况来定接管时间表。

2024 年 3 月 29 日,柔宇科技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此次破产审查申请由被欠薪的部分在职和离职柔宇员工提出。2024 年 4 月 24 日,柔宇科技破产审查听证会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据员工方统计,300 余名柔宇在职和离职员工共被拖欠工资约 6000 万元,加上公司此前承诺的股权等合计上亿元。

据天眼查显示,5 月 28 日,柔宇科技及旗下深圳柔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新增 1 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 6868 万元,执行法院为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该公司现存 27 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 31 亿元。

柔宇科技曾是柔性显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由刘自鸿与相关人士创立于 2012 年。目前在柔宇科技的股权结构中,刘自鸿控股 38.6085%,是之一大股东。

柔宇科技估值一度超 500 亿元

2012 年,被外界誉为 " 天才少年 " 的刘自鸿从美国回国创业,与两名清华大学兼斯坦福校友共同创立了柔宇科技。

作为全球柔性电子科技行业的先行者,柔宇可以算是折叠屏手机 " 鼻祖 "。柔宇科技早在 2014 年就发布了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屏,颠覆式的创新引起广泛关注;2015 年 7 月,柔宇科技启动了世界首条超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传感器量产线;2017 年发布首款可搭载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的柔性可卷曲穿戴手机原型 FlexPhone;2018 年又发布了全球之一款折叠屏手机 FlexPai 柔派。

凭借在柔性电子科技领域的出色成绩,柔宇科技也获得了资本青睐。天眼查显示,公司成立以来获得多轮融资,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之一,至 2020 年 5 月完成 F 轮融资后,公司估值更是高达 60 亿美元。

不过,柔宇科技的上市路却颇为波折。早在 2019 年便有消息传出称柔宇科技将赴美股上市,不过最终未能成行。2020 年公司完成上市辅导工作后正式向科创板发起冲刺,根据彼时披露的招股书,柔宇科技在发行后的估值将达到 577 亿元。

然而到了 2021 年 2 月,柔宇科技却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对此,柔宇科技独立董事刘姝威曾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在股东结构方面存在 " 直接层面三类股东 " 的情况。

不过这份招股书也暴露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2017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 5 亿元的营收,净亏损额却超过 30 亿元。不久后,柔宇科技便被传陷入资金困境,并多次被曝欠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5 月 28 日,柔宇科技公众号曾发布《关于柔宇历史若干不实言论的澄清》。对 " 核心技术源自国外,不是自主原创 "" 产线良率低,设备落后,无法量产 "" 上市只为圈钱,追求高估值,不上市就躺平主动破产 " 等不实言论进行了澄清。

对于估值问题,柔宇科技表示,公司从天使轮融资发展到 pre-IPO 轮,一路都是高度市场化的结果,其间每轮融资都得到了市场上多家知名 VC/PE 专业机构的认可和支持,其专业团队通过详细尽调完成法定投资流程,无论估值还是其他商业条件,都不可能是一方简单一味追求的结果。

在上市等问题上,柔宇科技表示,公司一直秉持着高度负责的态度。2020 年初因为新冠疫情的暴发,公司主动撤回了纳斯达克上市的机会,后又因科创板相关政策的调整,公司再次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无论申请上市与否,公司始终在竭尽全力寻求更好的发展,负责任地面对所有挑战和困难,从未躺平或主动申请破产。例如,近两年,数位投资股东和创始人刘自鸿博士个人多次主动借款合计两亿多元给公司,用于解决员工薪资和维持产线基本运行等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之一财经、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天眼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