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6月13日,晶泰科技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港股18C上市公司。本次IPO,晶泰科技发行价5.28港元/股,全球发售1.87亿股,募集总额约10亿港元。其中引入的8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3.377亿港元等值股份,包括恒基地产主席李家杰持有的投资控股公司Successful Lotus、港股上市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百奥赛图等。
上市首日,晶泰科技股价一度涨超20%,但午后有所回落。截至发稿报5.830港元/股,涨10.42%,当下市值约200亿港元。
2015年,三位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后学者温书豪、马健、赖力鹏联合创立晶泰科技。实际上,公司身上更大的标签为“中国AI制药之一股”。据招股书,其是一家基于量子物理、以AI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研发平台。
具体到AI制药,晶泰科技先基于量子物理之一性原理和AI进行干实验室计算,其业务始于晶体结构预测,并逐步扩展到药物研发行业。
为验证药物研发活动中产生的化合物,公司又建立了湿实验室能力,并在其中开发机器人进行自动化合成,以解决药物研发中这一最耗时和代价更高的部分。
由此,晶泰科技即拥有了一个结合干实验室和湿实验室能力的闭环技术平台,由干实验室的计算结果提高湿实验室效率,同时由湿实验室生成的实验数据优化干实验室计算模型。
当下,AI制药公司的商业模式可分为两种,分别为AI+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以及AI+CRO(合同定制研发机构)。前者的代表为英矽智能,后者的代表即为晶泰科技,公司主营业务分为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和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两部分。
其中,前者覆盖了药物发现及研究的整个过程,包括靶点验证、苗头化合物识别、先导化合物生成、先导化合物优化、临床前候选化合物推荐。后者分为分析固态材料理化性质的固态研发服务,以及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
由此,晶泰科技的业绩水平与下游药企行业景气度、客户数量息息相关。据招股书,按2022年收入计算,公司客户覆盖全球前20大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中的16家。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有75名、120名、187名客户,包括辉瑞、强生、正大天晴、韩国大熊制药、德国默克等回头客。同期,公司客户留存率分别为67.5%、51.4%、64.9%。
反映到业绩上,2021年至2023年,晶泰科技营收分别为6279.90万元、1.33亿元、1.74亿元。其中,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3934.6万元、8766.6万元、8772.8万元;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2345.3万元、4568.7万元、8669.2万元。可见后者快速增长,前者则增长有限。
此外,与药明、泰格等老牌头部CXO类似,为锚定客户和获得更多投资收益,晶泰科技也下场投资孵化了不少下游biotech,包括Geode、默达生物、希格生科、莱芒生物。
不过,晶泰科技尚未盈利。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亏损21.37亿元、14.39亿元、19.06亿元。对于本次IPO募资,晶泰科技将75%用于提升公司的研发及解决方案提供能力,15%用于提升公司在国内外的商业化能力,另有10%用于运营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发表评论
2024-12-28 01:34:00回复